"/>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綠色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人們對于綠色、可持續的發展方式越來越重視。而農業作為一個重要的生產領域,如何實現綠色化發展也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提高農業生產技術,助力綠色產業鏈建成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探索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念下綠色農業的生產技術發展水平與綠色農業產品全產業鏈的建成方式,曲阜師范大學益農長青調研隊于7月10日前往蘭陵國家智慧農業示范園進行實地調研。
在進行實踐調研前期,調研隊員對蘭陵市的農業發展狀況進行了資料查閱,對蘭陵市的農業發展狀況有了初步了解。蘭陵市位于山東省中部,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自古以來,這里就是糧倉和絲綢之府,以農業為主導經濟產業。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從事非農產業,這使得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變得更加迫切。為此,蘭陵市積極引進新技術、新模式、新品種等創新因素,助力綠色產業鏈建設。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世界各地對于農業生產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然而,很多國家在追求高產量的過程中忽視了對于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導致了諸如土地退化、水資源匱乏、土壤污染等問題的出現。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并構建綠色產業鏈,提高農業生產技術顯得尤為重要。
成員們深入智慧農業示范園區進行走訪探究。從走訪中調研隊成員了解到,該基地采用全封閉式溫室種植技術,利用太陽能和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植物所需營養物質,并進行精準澆水、施肥等操作。這種種植技術相比傳統露天種植方式具有較強的防蟲、防病能力,并且可以保證農產品質量不受季節、天氣等因素影響。同時,調研隊員們還了解到該基地每年收成可達原地種植的兩倍以上,同時還有著無土栽培、水培、肥料回收等環保措施的應用,使得農業生產對周圍環境造成的污染降至最低。
此外,在基地參觀中,調研隊員們還見識了人工智能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通過對于土壤、植物密度、光照等環境變量的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基地可以迅速調整種植環境和管理策略,以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這種技術不僅能夠實現大規模農業生產線上的自動化運行,并且可以減少人工操作中的錯誤和浪費,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
在與當地工作人員的交流得知,該智慧農業示范園區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助力綠色產業鏈建設:
一、引入科技創新示范園區積極引進先進的科技成果,在種植、養殖、保護等方面不斷探索和創新。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該地區多次邀請專家前來指導新技術的應用。例如,在玉米種植方面,采用了節水灌溉、密植栽培等現代化耕作方式,并在種植過程中使用先進的防蟲藥劑和肥料。這些措施大大提升了玉米單產,同時也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 二、促進品種改良除了引入科技創新外,該地還積極促進品種改良。例如,在果樹種植方面,引進了多種新品種,如無核桃、甜橙和鮮食柿子等。這些新品種不僅產量高、質量好,而且適應性強,能夠在當地的自然環境下得到良好的生長發育。這有助于加快綠色產業鏈建設,為當地農民帶來更多的收益。 三、推廣綠色生產模式智慧園區積極推廣綠色生產模式,推動綠色化農業發展。該地區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等新型經營模式,并鼓勵農民使用有機肥料、天然殺蟲劑等無公害原料進行耕作。同時,在銷售方面也提倡“直接銷售”模式,減少中間環節并保證產品質量和安全性。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對于如何提高農業生產技術以及助力綠色產業鏈建成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總體來說,科技創新是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而政府的支持和扶持措施以及創新型農民的積極參與也是現代農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像蘭陵市這樣具有創新精神和承載歷史文化的地方帶著綠色、走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