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蕪湖鐵畫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感受文化遺產的魅力,繼續傳承和發揚優秀文化,安徽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赴蕪湖、池州紅色尋訪實踐隊于2023年7月24日在蕪湖市赭山鐵畫博物館進行了參觀考察。
蕪湖市赭山鐵畫博物館承載著輝煌的近代蕪湖鐵畫史,是這個城市寶貴的工業遺產。館內陳列有多幅經典鐵畫藝術作品,更有關于鐵畫淵源及發展歷史的介紹。該博物館通過諸多照片和文字介紹,展現出了鐵畫傳承、保護和發展的歷程。
我校實踐隊首先來到了鐵畫作品的展覽區。在展廳內,我們欣賞了許多制作精美的鐵畫藝術品。與傳統的美術作品不同,蕪湖鐵畫以錘為筆,以鐵為墨,以砧為紙,鍛鐵為畫,而鍛造出作品更是鬼斧神工,氣韻天成。在常人看來笨重剛硬的鐵似乎和筆墨沒有任何聯系,但是蕪湖鐵畫恰好拿捏住了其中的分寸。鐵雖剛硬,在畫上卻展示了線條的柔和,同時又暗含了鐵畫的精神,以柔克剛在畫中得到了完美體現。

(圖為參觀者欣賞鐵畫作品)
結束了鐵畫作品的參觀,實踐隊員們又來到了鐵畫的制作車間,這里完整地展示了鐵畫的制作過程。鐵畫制作時,是以熟鐵為原料,藝人們以錘為筆,以爐為硯,以鐵為墨,以鉆為案,鍛鐵為畫,依據畫稿取料入爐,經冶煉后,再經過鍛打、焊接、鉆銼、整形、防銹烘漆,然后襯以白底,裝框成畫。由此可見,一幅精美的鐵畫作品需要工藝人耗費不少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而我們在參觀時發現,這些工藝人制畫時非常細致耐心,他們對待工藝品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正是他們這種精益求精、細致入微的工匠精神賦予了這些鐵畫作品非同尋常的意義。

(圖為參觀鐵畫制造過程)
通過此次參觀調查,我們既得到了視覺上美的享受,也豐富了精神世界。但是當今市場經濟的利益驅動不斷影響著鐵畫質量,加上兼備國畫和文學修養的鐵畫藝人出現斷代,蕪湖鐵畫面臨技藝變形、失傳的困境。目前我們仍需加大文化宣傳力度,保護傳統工藝,以便其能繼續傳承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