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植于心,普法立于民
青島7月20日電(通訊員 李駿) 法治植于心,普法立于民,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保障。為進一步加強民法典普及,引導廣大村民了解并學習民法典,運用法律來維護自身合法利益,7月20日,曲阜師范大學入鄉求真實踐隊八名隊員前往即墨區柳林社區開展民法典宣傳活動,著力于調查村民們對于民法典的了解程度,從而根據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普及與講解。

圖為實踐隊召開出征儀式以及實踐隊員集體學習民法典相關政策。 農文娟 攝
前期,實踐隊舉辦了學習民法典和宅基地政策研討會,溝通學習并掌握相關知識,實踐隊通過對村民的宣傳走訪了解相關情況。在走訪調查中,實踐隊發現了村民們相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大部分村民都聽說過民法典等法律,但對于相關法律的了解有所欠缺,并未進行認真的學習,具體法律條文更是知之又少,各年齡段村民主動學習民法典的意愿也不夠強烈,同時社會上獲取民法典信息的方式也十分有限,使得大部分村民對于民法典缺乏必要的理解與掌握。

圖為實踐隊員正在與村委會成員詢問與討論村民情況。王亞捷 供圖
針對所發現的問題,實踐隊成員首先從走訪出發,運用調查問卷與實際詢問相結合的方式,調查村民的具體情況。先是村民對于民法典的了解,根據統計結果,所采訪的村民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并不清楚民法典實施的具體日期,對于其中七編的內容也不甚了解。同時,有超過八成的村民表示并沒有在線下見過相關宣傳,只是在網上見過?梢,村民對于民法典內容的了解情況較差,社會應當加強民法典相關內容的宣傳。同時,實踐隊發現村民對于民法典七編中的婚姻家庭、合同、繼承三編內容的興趣較高,反應了村民對于這三類問題的較高關注度。實踐隊根據調查情況制定了宣傳手冊并分發給了有需要的村民。

圖為實踐隊員正在請村民填寫調查問卷詢問相關問題。 劉智恒 供圖
在實踐隊在村里宣傳之際,一位道路邊上于陰涼處乘涼的老伯對實踐隊員的宣傳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令人欣喜的是,大爺不僅能夠準確說出民法典的頒布日期,更能夠大概說出第六編中若干的法律條文。經隊員了解得知,老伯正是由于民法典第六編繼承編的相關法律,使得過世老人的遺產在他們這些子女中得到了合理分配,避免了家人之間更大矛盾的產生。“多虧了民法典呀,讓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的事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啊”。老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不僅體現出了民法典對一個普通村民的幫助,更反應了民法典對于人民大眾的權益的保障和實現。
在實踐過程中,實踐隊員走進各家各戶,通過“分發傳單+講解”的形式向村民普及有關土地使用以及民法典中有關宅基地的條款,讓居民群眾深入地了解《民法典》相關法律條例。在宣講過程中實踐隊了解到村民對于民法典中有關宅基地使用權取得、行使、滅失以及重新分配等不盡了解。“要不是你們下來跟我們講,我們還不知道這里面還有這么多的事情,只是蓋房子住,并且國家還立法了。”一位村民這樣說。村民們積極熱情的參與到了實踐隊的活動中,認真學習并努力掌握了相關知識。
最后,實踐隊參觀了柳林社區的宅基地建設情況。炎炎夏日,綠茵蔥郁的環境建設以及社區中的清泉為柳林社區增添了一抹清爽。實踐隊了解到,柳林社區十分重視宅基地建設,這不僅為村民提供了安居樂業的場所,還做到了符合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注重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質。
我國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民事權利保護的宣言書,更是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本次實踐,入鄉求真實踐隊將《民法典》宣傳進村戶進社區,向村民們宣傳講解了民法典,進一步提高了村民的法制意識,將“知法、懂法、用法”的理念根植于村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