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2023年7月5日,為繼續深化對“昆山之路”精神的學習與認識,蘇州大學蘇州醫學院“踵事昆山路,青力增國華”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蘇州胤煌精密儀器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觀摩學習、交流采訪,并在實踐中感悟精密儀器的操作與研發。
胤煌科技是一家專注于為生物醫藥、半導體及化工材料等行業提供檢測分析設備及技術服務的高科技公司,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全面、準確的檢測分析和解決方案。這家公司的創辦者是2010級蘇州大學納米學院碩士研究生楊濤。伴隨著創始人親自迎接的笑顏,團隊走向了位于昆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的胤煌科技工作室。
參觀工作環境,沃土才能育茁木。
在踏入昆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的那一刻,團隊就已經被科學技術的氛圍團團圍繞。初窺裝潢,橫向鋪開的是象征著半導體集成電路的條紋,似乎昭示著這里的產業鏈并肩前行、共融成簇;細看條紋,內含川流不息的01交替二進制代碼,似乎預告著尖端科技、人工智能將持續為產業園注入活力、助推發展。充滿科技感的裝潢設計令人不禁感嘆,這里似乎是現實版的“黑客帝國”。環顧四周,左橫梁上書有:“建設新城市、發展新產業、布局新賽道”昆山總體部署十五字真要訣;右展墻上正坐“敢闖敢試、唯實唯干、奮斗奮進、創新創優”新時代“昆山之路”十六字精神內核。
圖為從胤煌科技工作室落地窗拍攝到的靚麗風景
“這里真的把人才當作寶!”是團隊成員王碩踏入胤煌科技工作室時發出的感嘆。桌側有極大的落地窗,可以將產業園的別致景觀盡收眼底,遠處甚至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椅旁立式冰箱里盛放著數瓶冷飲,連同著柔和的空調,將團隊成員因暴曬滿途帶來的燥熱和輾轉多地帶來的疲乏一掃而空。隨后,學長的熱情款待和對公司的詳細介紹和結合醫學特色的生動講解令人尤為印象深刻,又在團隊成員的心田注入一縷暖意。
采訪發展歷程,敢闖才能生新機。
當追憶當年創業契機時,蘇州胤煌精密儀器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楊濤如是說:“我之前在進口的檢查廠家那邊上班時,國外反饋非常慢,價格也一直漲,服務也不是特別好。所以我們就想做一個自己的設備,為生物醫藥等企業可以做出一些自己的貢獻。”這種“不安于現狀,敢于開拓、敢于闖”的堅定意志與“想做實事、實干為先”的堅韌品格,是推動企業建立的關鍵精神力量。
決心干出一番新天地的楊濤等人與昆山市廣納賢才的渴求不謀而合。在創業初期,昆山市提供了包括但不限于免租、提供場地、協助招聘、宣傳推廣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一路走來,堅守初心、不斷奮斗的楊濤給尚處于迷茫中的青年人開出了幾條誠摯的藥方:
首先是堅持自己心中正確的道路,不必害怕未來可能遇到的艱難險阻。相信自己和伙伴的力量,也要與政府、其他企業一同前進,充分爭取、利用現成資源;
其次,在AI智能高速發展的今天,每個人都要積極擁抱新技術。年青人可以專門抽出時間,勇敢擁抱新興技術,一定會在未來派上用場。
第三,深入鉆研專業領域,同時要對整個行業、整個賽道的概況進行了解。 最后,韶光易逝,時不再來。加油,青年人!
圖為采訪后團隊成員王碩與胤煌科技創辦人楊濤(右)的合影
實踐儀器操作,實踐才能出真知。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團隊成員開始學習檢驗儀器的使用。此次學習的內容是利用黑白雙背景的傘棚燈來檢查待測品中是否存在可見異物。可見異物指的是直徑大于50微米的微粒。使用傘棚燈時需身著特制實驗服。傘棚燈相較于常見儀器而言提升了光照的均勻度和穩定度,從而盡可能減少人為操作帶來的誤差。
在實驗過程中,小組成員陳鵬和王添玉就“待測瓶中是否存在可見異物”問題輪流展開了觀察。陳鵬將待測瓶置于光下不斷旋轉,始終沒有看到顆粒的身影。而王添玉在光下輕輕彈擊瓶底,白色的顆粒便在光下現了真身。對于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鹽酸莫西沙星滴眼液一類的藥品,藥典中規定了對可見異物“零容忍”。而正是這一下看似簡單的彈擊,使得可見異物得以被發現,不合規的產品也得以被扼殺在檢驗環節。
圖為團隊成員王添玉仔細觀察待測瓶中是否存在可見異物
團隊成員在本次調研學習和實踐過程中認識到:胤煌科技發展歷程展現出昆山人不甘現狀、敢闖敢拼的精神風貌;舒適的工作環境和氛圍印證了昆山市聚焦人才匯聚的意志決心;親身實踐的過程則在拓寬成員眼界的同時,彰顯出實踐出真知的探究鉆研精神。懷揣著對“昆山之路”更深刻的認識以及創始人的箴言,團隊成員收獲滿滿地結束了當日行程,以備次日重整旗鼓后繼續“重踏昆山路”。
在昆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確帶領下,昆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逐漸成為產業創新“助推器”,人才匯聚“強磁場”,吸引和培育了一批以胤煌科技為典型代表的高端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不斷完善產業鏈、補足創新鏈。眾人拾柴、眾志成城的昆山人不僅為昆山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燃起了熊熊火焰,也為其他地區的發展開辟出了一條極具參考價值的“昆山之路”。
圖為活動結束后全體團隊成員與胤煌科技創辦人楊濤(第二排左三)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