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8日至7月17日,浙江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科技賦能鄉村振興,雙百雙進賡續前行”蔚藍科技志愿團暑期社會實踐隊前往臺州市澤國鎮與濱海鎮,為踐行“八八戰略”,繪就鄉村振興樣板,聚焦于科技賦能鄉村振興,賡續當地鄉村振興戰略,并利用團隊特色教學資源,為當地人才振興、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等貢獻青春力量。
厚植人才沃土,構筑科技高地
蔚藍實踐隊積極響應“鄉村振興,人才先行”的號召,兵分兩路前往逢儒小學和濱海小學分別進行為期一周的蔚藍特色課程的實踐教學。教學內容涉及多個版塊,包括:從太空探測機器人到簡易行走機器人的組裝與單片機教學,由淺入深;從簡單的電路拼搭到復雜的電學元器件的應用,循序漸進;從講解學習原理到動手實操制作水火箭并完成發射,躬行實踐。
以人才助力鄉村振興,于田野唱響鄉村之歌。蔚藍實踐隊的課程作為拓寬學生視野和知識面的良好載體,激發了孩子們對于科技探索的主觀能動性,加深了孩子們對于科學技術的客觀認知,為幫助當地鄉村振興事業積累更多人才和技術力量。


踐行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蔚藍實踐隊聯合濱海鎮中心小學小紅萌志愿服務隊一同前往參觀溫嶺市紅領巾科普實踐基地。發現當地傳統農業經營模式所存在的問題亟需以科技賦能農業結構調整,升級換代。嫁接技術與傳統種植的碰撞,要求運用科技之“力”打造新農活、新農具,進一步提升鄉村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
在工業4.0的大背景下,中國制造業面臨著巨大變革。實踐隊前往中鼎機械有限公司進行參觀考察,在車間負責人李主任的帶領介紹下,實踐隊切實了解到強工復興是溫嶺發展的首要任務。要以加快建設“兩城兩湖”、奮力推進“兩個先行”為主線,堅定不移推進強工興市、創新驅動、城鄉融合、品質生活、現代治理“五大戰略”,真正做到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探尋文化足跡,擘畫振興藍圖
文化產業是集智力、創意、人才等為一體的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有助于發揮文化賦能作用,助力鄉村振興。實踐隊為了解并學習當地的文化歷史,同時欣賞和學習不同領域的藝術和文化表達形式,前往了溫嶺博物館深入挖掘當地文化所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并深入臺州各條小巷,探尋臺州獨特的美食文化,親自參與了嵌糕和食餅筒的制作過程。實踐隊深入挖掘當地鄉村文化中所蘊含的文化資源,并對其進行宣傳,為當地經濟文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當地文化振興。

追憶崢嶸歲月,共鳴紅色精神
實踐隊探訪一江山島登陸紀念館,發揚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良好風尚。在那里,實踐隊各成員心懷敬仰,賡續革命精神。一場戰役,一座豐碑,鑄就的卻是不朽的精神。紀念館里滿墻的老照片,代表著一個個難以忘卻的故事,代表著那沉甸甸的歷史勛章。那些照片承載著先烈執著、拼搏、視死如歸的“一江山精神”,正是因為有著這股精神才鑄就了現如今美好的生活。雖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逝去的是硝煙,不滅的則是精神。“一江山島紀念館”并非只是一座單純的紀念館,更是先輩們用熱血與生命所鑄就的紅色傳承。紀念碑下,浮雕像前,蔚藍實踐隊獻上崇高敬意,共鳴革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