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師范學院物電筑夢科技·溫暖下鄉小分隊社會實踐總結報告
6月30日下午,漢江師范學院2023年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出征儀式在南風劇場舉行,校黨委副書記周明華圍繞如何在鄉村大舞臺上淬煉青春色彩這一話題,從堅定理想信念,擦亮信仰底色;優化實踐品牌,凸顯創新特色;善于調查研究,錘煉求真本色;守牢安全防線,繪就平安基色等四個方面,詳細分析了社會實踐的目的、意義、努力方向和注意事項。周明華勉勵同學們要在社會實踐的平臺上學習成長,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創新奉獻,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拼搏擔當。筑夢科技·溫暖下鄉小分隊全體成員均有參加,并與其他所有參加本次暑期社會實踐的同學共同立下了"在實踐中筑牢理想信念,到基層去錘煉意志本領,爭當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的錚錚誓言。
在全校的出征儀式后,筑夢科技·溫暖下鄉小分隊回到指導老師辦公室,繼續關于活動各方面問題進行探討,指導老師李朦老師強調:“第一,做好暑期實踐活動,需要謙遜的學習態度,放下架子學本領。在實踐活動中,同學們要善于發現人民群眾的閃光點,勤于學習人民群眾的長處。第二,做好暑期實踐活動需要本著一顆火熱的服務之心,暑期實踐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和運用,同學們要開動腦筋,善于思考,善于調研,以創業的精神為人民服務。第三,做好暑期實踐活動,需要本著一個愛校的心。暑期社會實踐的每一名同學都是漢江師范學院的名片,一言一行都關系到學校的聲譽。因此,同學們應該將愛校之心體現在我們的言談舉止中,體現在我們的實際行動中。”現從以下四個方面解析本次活動:
第一,堅定理想信念,擦亮信仰底色。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兩翼理論)”因此,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在黨的發展戰略方針中,也指出許多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青年大學生,筑夢科技·溫暖下鄉小分隊的隊員們有著較高的思想素質以及一定的理論知識,結合專業特長,可以通過志愿服務活動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第二,優化實踐品牌,凸顯創新特色。本活動立足學院專業特色,使大學生能夠將自己在校所學的先進科學的生活觀念在廣大農村傳播,緊密結合自身所學專業技術知識,在農村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文化知識和生活觀念的宣講活動,促進大學生參與農村建設。在活動中,大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中,為當地人民提供幫助和支持,促進農村的發展。其次,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出謀獻策,把愛國熱情和成長成才的強烈愿望轉化為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行動,在實踐中認識國情,奉獻社會,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第三,善于調查研究,錘煉求真本色。本次活動從以下三個環節展開:1.關于農民對科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調研活動;2.科學知識入戶宣講活動;3.科學實驗演示互動教學活動。其中最重點的部分就是實地調研、走戶訪談,通過與農民深入對話可以加深大學生對農村地區的認知,切身感受到農村的生活與文化,了解農民的勞作和收獲,增強了對農村地區的了解和認識。在活動中,隊員們可以進一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公民的責任和義務,也可以積累社會服務的經驗,提高自己的組織和協調能力。
第四,守牢安全防線,繪就平安基色。介于本次活動的目的地距離中心城區較遠,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對此筑夢科技·溫暖下鄉小分隊做出以下措施:1.增強安全自衛意識,保持一定的警惕心理,保管好個人貴重財物;同時在實踐中減少單獨活動和夜間活動,盡量采取小組活動的形式,活動行程應及時向其他隊員及指導老師報告,不單獨到陌生或者荒僻的地方。團隊成員的通訊工具(如手機)應隨時處于開機狀態,遭遇偷竊、搶劫以及其他意外傷害,應保持冷靜,靈活應對,以保證自身安全為前提,并及時報案。;2.應掌握基本的生理衛生常識和相應的急救知識,隨身攜帶常用應急藥物;在遭遇非人為性的突發事件時,保持冷靜并進行適當的處理,如果情況嚴重及時送往醫院診治。 另外在實踐期間,注意搞好個人衛生;3.出發之前應充分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安全情況,學習基本安全問題的預防措施以及應對技巧,熟悉當地習俗和歷史地理等情況,并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做出相應的應急準備。不得與當地居民發生任何沖突、不得擾亂當地居民生活。4.認識事物中毒,了解健康標志是什么,知道安全飲食的常識,不到三無小攤販處購買食物,不喝生水或不潔凈的水。
7月1日已經有兩名隊員提前前往實地考察、探測情況,另外兩名隊員留在學校與指導老師一起,根據情況對活動方案進行修改潤色,本次社會實踐的主題是“筑夢科技·溫暖下鄉”,指導老師李朦首先介紹了科普下鄉的雙面屬性,既是百姓的福祉,也是科普工作者的挑戰。接著李老師分析科普宣傳的重要意義,介紹了國家“三下鄉”關于科普宣傳的重要指導信息,即“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解民生、治學問”。關于社會實踐途中可能出現的溝通問題,李老師提出了三條建議,一要正視村民對于科普宣傳的想法,主動接納在走訪中接受到的負面情緒,山有起伏,水有波瀾,人的情緒也處于微妙的變化中;樹立對科普宣傳的正確認知后,其次要將所學的知識講解出去,保持心態平和;娛樂消遣法、朋友幫扶法、運動消氣法、一笑了之法等都可以有效宣泄負面情緒;最后,必須用積極的行動掙脫一切負面情緒,“只要行動起來,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7月5日,筑夢科技·溫暖下鄉小分隊成員前往十堰市科技館進行志愿活動,在為參觀人員和孩子們講解科學原理的同時也學習了科學實驗相關內容,做到了知識的融會貫通以及溫故知新,這為之后的實踐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實踐與理論基礎,在科技館的趣味科學裝置中,成員們深受啟發,創造力十足,結合網上的各種科普趣味視頻,大家各抒己見,設計了十個方案,并且對后續的社區服務為孩子們做趣味科學實驗的安排充滿了信心。
7月16日,筑夢科技·溫暖下鄉小分隊成員在仙桃市聚齊,與仙桃市水文局成功對接,將正式開展實地活動,并且完成了酒店入住的事宜,小隊成員們在酒店內迅速調整完畢后,對日后的暑期社會實踐安排進行了討論,確保“認真辦事,高效調查”,也借此機會努力讓漢師學子的風采在新河村綻放絢爛之花。
7月17日,在仙桃市水文局的幫助下,隊員們成功與新河村書記進行對接,提前商議好后續活動的開展流程,并進行了實地走訪考察,與村民們友好交流,填寫調查問卷,同時進行了防火防電相關安全知識宣講,調研發現當地村民雖然中老年人群居多,但他們的科學素養較高,對于生活中的科學知識都有所了解,并且能夠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這也側面反映了國家加強科普宣傳力度的意義重大和成果豐碩。
7月18日,筑夢科技·溫暖下鄉小分隊在新河村醫務室進行生命安全知識宣講,為村民們科普急救知識,雖然當地的設備有限,但是村民們學習的熱情很高漲,這讓小分隊備受鼓舞。
7月19日,筑夢科技·溫暖下鄉小分隊聯合九十墩社區進行社區志愿服務,與當地志愿者一起帶領小學生們一起進行科學趣味教學,用提前準備好的材料,與小學生們共同探索完成了四個科學小實驗。傍晚,小分隊成員前往附近的學校,對補習下課的高中生們進行調研,了解青少年對在農村、社區開展科學素養提升活動的態度和想法。
7月20日,按照計劃的安排,至此筑夢科技·溫暖下鄉小分隊的所有實踐活動全部完成。
本次活動對于筑夢科技·溫暖下鄉小分隊的所有人而言,不僅是一次獨特的體驗和歷練,更在增進農村地區發展、推進社會公益事業、促進個人成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時間:2023-07-20 作者:周文琳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助力振興,“苗”繪鄉村新畫卷
-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要求,探索產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的方式方法,7月17日,山東理工大學“筑夢曹州
-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