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培養學生對漢字的興趣和熱愛,安陽師范學院“燭光·青年”鄉村振興推普支教團在子園小學開展了一系列甲骨文相關的活動,包括甲骨文小課堂、甲骨文廣播體操等。這些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在體驗中華文化魅力的同時,也鍛煉了身心素質。
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在甲骨文小課堂中,支教成員帶領學生學習甲骨文,包括甲骨文的歷史、特點、演變等知識,觀察和模仿甲骨文的字形,用甲骨文書寫自己的名字或喜歡的詞語等。豐富有趣的甲骨文小課堂使中華文化“活”了起來,課堂中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表達興趣,深入探索甲骨文奧秘。通過甲骨文小課堂這種創新方式,讓學生們了解傳統文化,學習漢字之美,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的愿景。

圖為支教成員開展甲骨文小課堂 姚婷婷 攝

圖為支教成員開展甲骨文小課堂 姚婷婷 攝

圖為支教成員開展甲骨文小課堂 姚婷婷 攝
甲骨文廣播體操是一種將甲骨文字形和體育動作相結合的創新形式,既鍛煉身體又增長知識,也展現了中華文化的魅力。“甲骨文廣播體操”是由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組織發起,音樂學院編創完成,是致力于更具普及性的甲骨文活化利用的實踐。全操共9集內容,使用19個甲骨文,將古文字、音樂、舞蹈、體育等多學科融合創新開發,通過廣播體操的形式給古老的甲骨文字賦予了新的生命力,走進了大眾視野,以達到文化性、趣味性、訓練性一體的目標。支教隊員們用甲骨文廣播體操,向孩子們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無窮。用聲音和動作教授了孩子們這些甲骨文字的形狀、讀音和意義;用詩歌和故事講述了這些甲骨文字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傳說。讓他們在動聽的音樂和歡快的節奏中,感受到了甲骨文的美麗和趣味。

圖為支教成員教子園小學學生跳甲骨文廣播體操 姚婷婷 攝

圖為支教成員教子園小學學生跳甲骨文廣播體操 姚婷婷 攝
系列甲骨文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也開拓了他們的視野和知識。孩子們在學習甲骨文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身體和智力,也培養了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和自豪感。支教隊員們也通過這種創新的方式,向孩子們傳遞了鄉村文化的精神和價值。支教隊員們表示,他們會繼續探索更多有趣而有意義的文化活動,為鄉村教育注入更多的活力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