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陽,地平線寫下成長,朵朵花兒爬在山坡上唱歌,青春生命里永遠回發……”嗓音稚嫩,態度卻十分認真,清脆婉轉的歌和著溫柔的贊揚在山間小路流淌。
那是從張家界市永定區楓香崗街道龍盤崗村的小學課堂中傳出的天籟。
圖 1 為音樂課堂
7月10日,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三下鄉”教育關愛服務團隊在課業輔導后的音樂課堂,以音樂為媒介,用歌聲同學生們一起傳遞積極向上的青春力量。支教團老師石蕓與當地大學生田莉以自身專業的音樂技巧帶領龍盤崗村的小朋友們一同學習演唱了《正青春·向太陽》這首鼓舞青春的歌曲。課堂上學生積極演唱,以積極的熱情和飽滿的情緒,生動的展現了屬于青少年的“正青春·向太陽”。
圖 2 為支教活動開幕式支教團成員與當地多支持力量合影
支教團與當地政府一同舉辦暑期支教活動,關注少數民族聚居地中農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長,設置特色心理健康通識課,以心靈樂園、心靈劇場、心靈試驗站三種形式呈現。同時,支教以暑假課業輔導的形式與德、藝、體等多樣課程結合,根據當地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小學和初中兩大班,并為一、二年級單獨開設了新的班級,開展一對一的暑期作業輔導。并在學生完成自身的階段任務上,進行一些乘除算數、故詩詞朗誦等跨年齡階段的教學。而小升初及初中班,則針對學生課業薄弱情況具體進行輔導、預習。在滿足了較小年級的教學需要的同時,為暑期結束后升入更高年級奠定基礎。
小朋友的心里都有個小小的有趣靈魂。在“畫出心中的自己”心理課里陳俊熙覺得他眼中的自己是機器人,而且是由黑曜石打造的,十分堅強;宋欣與和陳凱馨小朋友覺得自己是可愛的小公主,擁有自信和美麗,還有漂亮的皇冠;而趙米淇覺得自己是朵茁壯生長的向日葵,向陽盛放……
在紛繁的網絡環境下以及家庭教育有時遺憾缺失時,支教是指引、陪伴這些可愛的孩子一同成長的一條路。以微薄之力助力鄉村教育,憑瑩瑩火光點亮鄉村振興的未來,支教隊員走到人民需要的地方,正青春,向太陽,共同歌唱屬于未來的曲子。


圖 3 為張家界永定市小朋友“心中的自己”(從左至右作者分別為趙米淇、陳俊熙、宋欣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