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潤潛山,逆水而行
為助力鄉村振興,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播少先隊知識,促進鄉村教育發展,2023年7月4日淮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小雨滴”志愿服務義務支教社來到安慶潛山逆水村逆水中心小學開展為期七天的義務支教活動,團隊成員認真工作,積極配合,團結協作使支教活動順利完成。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指引下,全社會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使童心向黨,關心未成年人成長。同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少年兒童和少先隊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少先隊工作的意見》《中共安徽省委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少先隊工作的實施意見》,聚焦傳承紅色基因,聚焦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把握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工作主線,豐富拓展實踐活動項目和載體,推進少先隊組織創新和工作創新。我們開展了多種類多學科課程,教學涉及語文、英語、傳統文化、地理、音樂、體育、美術、手工等專業課和興趣課,涉及愛國教育、文化自信、安全教育、素質拓展等多個主題,旨在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加深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思想意識。
支教活動開展分為三個階段,前五天為教學日,教授學生具體知識,培養學生興趣,開展課后輔導。第六天為家訪日,在前期上課以及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了解學生的具體家庭情況,在家訪日當天前往部分學生家中,與家長進行交流,反映學生情況,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第七天為家長開放日,學校對家長進行開放,展現教學成果和學生的風采,讓家長能直接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
活動開展的前五天,支教老師認真擬寫教案,準備教學PPT以及各種教具,每天晚上舉行例會反映當天的教學問題,尋找解決辦法,靈活調整教學方法,更改教學模式。活動第一天,支教老師們在為孩子們佩戴紅領巾之后,正式開始課程教學。在教學黨史及紅色主題時,支教老師用小視頻展現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帶領學生體味黨發展的艱辛與不易,用生動的英雄故事,展現革命先輩的頑強奮斗與拼搏精神。帶領學生學唱紅色歌曲,以趣味性方式開展紅色教育。在教學愛國主題時,支教老師帶領孩子們認識五旗、五徽,了解國旗、黨旗、軍旗、團旗、隊旗的起源和發展,認識國徽、黨徽、軍徽、團徽、隊徽的形狀和使用場合。同時帶領了解中國精神,具體學習偉大的建黨精神、大別山精神、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學習二十四字核心價值觀,希望學生養成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奮斗,堅守信念、愛黨愛國、誠實守信的美好品質。在教學文化自信主題時,支教老師選取中國文字及書法、經典詩詞歌賦、中醫藥文化等方面,通過書寫毛筆字、玩“飛花令”、學打太極拳和五禽戲的方式帶領學生學習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旨在提高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教學趣味英語時,支教老師通過有趣的游戲和精彩的視頻把教學內容趣味化,提高孩子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帶領孩子多方面多角度學習“recognizing myself”、“space exploration”、“eating fruits”。每天下午三四節課我們開展課后輔導,輔導孩子暑假作業,帶領孩子進行戶外實踐,讓學生勞逸結合,高效學習。
活動開展的第六天,全體支教老師分為五組,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在對學生家庭及學習情況大致了解后,開始分組前往孩子家中。在與孩子溝通時老師們了解到有很多孩子是父母離異,家中只有爺爺奶奶,也有很多留守兒童,缺少關愛,還有一個小女孩是被領養的,她跟我們說了這樣一句話:“學校里的同學都覺得我是最慘的學生,但是我不覺得,我感覺我現在很幸福”。到她家的時候,團隊成員發現領養她的是一位73歲的老爺爺,他的胸前戴著黨章,一問才知,他是一名黨齡53歲的老黨員,從一方面來說,這個小女孩不幸的,從另一方面來說,她遇到了愛她的人,她又是幸運的。經過一天的家訪,隊員們了解到當地人民對孩子的學習十分重視,這與當地的文化根基息息相關,雖然當地處于大山深處,但全村3500多人,相繼走出334名大學生,34名碩士和26名博士,是當地有名的“博士村”。當地的孩子都特別獨立,從小就學會了洗衣燒飯,他們就是一群小大人,每個人都充滿著愛,對支教老師很尊重也很愛戴。他們也都有自己的夢想,有的想成為一名老師,回到逆水來,為家鄉的教育做貢獻;有的想成為一名醫生,救死扶傷;還有的想成為一名解放軍和警察,守護一方平安。老師們聽他們談論自己的夢想,心中只想呵護這些幼苗們茁壯成長。
活動開展的第七天,團隊聯合學校開展了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當天三十名學生及其家長來到學校,支教老師提前將孩子們畫的畫和做的手工展示出來供家長們欣賞,早上八點,活動正式開始,支教老師徐鄭楊和程佳靜分別給三四年級和五六年級學生上了一節趣味英語課和中國紅色精神相關課程,家長們則陪伴孩子們一起聽了一節課,課程結束后,團隊向家長匯報了這七天的實踐成果,總結了本次支教活動,同時也感謝了逆水中心小學為我們提供如此高質量的平臺,感謝了家長以及孩子們的積極配合,為表揚孩子們的突出表現,團隊為每一個孩子頒發了“優秀學員”證書并獎勵了一些小獎品,希望這七天能成為他們一段難忘的回憶,也希望每一位支教老師能成為他們生命中有意義的過客,能為他們的人生指明一條道路,能讓他們心中有一絲溫暖,能提醒他們堅守自己的初心,長大以后貢獻社會、報效祖國。
七天的時間很短,但支教老師與孩子們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愛都是相互的,支教老師給他們帶來了溫暖,他們也給團隊帶來了歡樂,離別的時候老師和孩子們都流下了不舍的眼淚,學生們撲進老師懷里不斷抽泣,離別總是傷感的,但所有老師和孩子都相信這次的離別是為了下次能更好地相遇,七天時間匆匆而過,團隊順利完成支教任務,這次的經歷也讓所有支教老師對逆水有了深厚的情感,因為這個地方承載了太多美好的回憶。
時間:2023-07-18 作者:徐鄭楊 來源:社會實踐 關注:
- 追溯紅色記憶 傳承革命薪火
- 7月16日,福建農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赴漳州東山黨史教育實踐隊來到了東山博物館和寡婦村。團隊進行紅色黨史學習教育,探尋先輩的革命
- 07-18
- 學谷公,繼精神
- 為積極響應全國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號召,深入學習谷文昌事跡,7月15日,福建農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赴漳州市東山縣黨史教
- 07-18
- 賞畬族鄉特色風景
- 安徽省云梯畬族鄉作為安徽省唯一的畬族鄉,風景秀麗,具有獨特的景點,彰顯著特有的民俗文化與悠久的歷史感,實踐團隊通過游覽部分畬族
- 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