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深呼吸,不回頭地往前走,堅毅的腳步,便在黎明破曉前抵達革命的戰場。我深深地呼吸,回頭看你走過的路,彎曲而不平坦,黑暗又時或迷茫,便執筆在天亮前決心為你寫下一首贊詩。
2023年7月2日,我同我的三下鄉隊伍燃夢前往南雄市博物館參觀。進館前,其實早有預感這會是一次驚心動魄又令人動容的一次“旅程”,只是當我步入館內的瞬間,看墻上無數個文字記錄下的革命故事,讀青年們用血汗淚書寫下的歷史,我才重重地感受到文物給予我們的強大沖擊力。從1925到1949年,南雄的中共黨姐織和革命斗爭從未中斷,24年革命紅旗不倒,直至革命戰爭的最后勝利。

圖為燃夢調研隊隊員在南雄市博物館參觀。
二十四年,我感受到南雄市厚積的力量,向全國展示的雄心壯志。從馬克思主義在青年思想中興起、紅色革命運動的開展進行、中共南雄縣委積極領導南雄人民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來支援抗日戰爭、南雄黨組織領導人民全力以赴支援部隊作戰并配合解放軍解放南雄、到蘇區振興,粵北新城平地而起,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蘇區人民的生活也發生了歷史性巨變,正如館內慷慨激昂、富有力量的文字:“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南雄49萬蘇區人民民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為爭當全省蘇區縣城高質量發展排頭兵而不懈奮斗!”
二十四年,我感受到青年們蓬勃的朝氣,勇往直前的沖勁。月刊《雄聲》“出生落地”,為學生青年、工人、農民送去馬克思主義的洗禮;《暴動歌》在黑夜中沖破黎明,我清晰地想象到青年們爆破有力的歌喉,打響了北伐戰爭;一塊臘肉的故事,我聞盡紅軍青年們道德的芳香,堅守“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的紀律,幾乎忘己地為國為民而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生命的一分一毫;1929年6月1日,青年陳召南及周群標、周序龍在隱蔽敵人途中被背叛出賣,他們無懼敵人的嚴刑拷打,拒不投降,并痛斥國民黨反動派禍國駛民的罪行,11月3日青年們勇就義于南雄城東郊五里山;青年張長蓮在獄中給父親寫下《訣別書》,面對敵人的嚴打酷刑堅決不退讓,誓死守衛革命。

圖為燃夢調研隊隊員在參觀拍攝博物館。
在那三十分鐘里,我覺得難過、心痛,既而感動、被一股極大的力量推著往前走,一個個陌生卻親切的名字,刻在冰冷的石墻上,卻迸發著強烈的力量,驅使我前進,那些未曾謀面的青年,穿越幾十年的歲月,菀菀地吟唱著熱烈的青春之歌,悲壯而有力地訴說著革命故事,致我未曾謀面的你們,感謝你們,我很感動。
(文:張桐雨,圖:葉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