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馮澤喜
)黨的二十大是我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尤為重要的大會,報告指出:“我們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為深入貫徹二十大精神,真正促進食品安全工作有序開展,有效減少食品浪費。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食”步芬芳社會實踐隊自6月25日起,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以食品安全與節約糧食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前,實踐隊長部署前期準備工作,明確實踐目的,確定工作方法。實踐隊提前確定好調查餐廳,并與餐廳營業者取得聯系,說明實踐隊的實踐目的與實踐方式,確保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為進一步了解食品安全和浪費知識的普及程度,實踐隊采用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問卷調查,明確了不同年齡段人群對此問題的關注程度,同時,進一步普及了食品安全知識,并詢問人們對于該問題的建議。
實踐隊員對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總結分析并實際走訪了幾家餐廳,就其營業環境,食材新鮮程度,點單方式等內容展開調研。在走訪一家燒烤店的過程中,實踐隊員觀察到其烤肉食材并非新鮮供應,而是使用冷藏時間過長的食材直接烤制,同時商家使用的燒烤竹簽為一次性產品,易造成環境污染;在走訪一家面食館的過程中發現部分餐桌在清理過后仍存在食品殘渣,供顧客使用的碗筷中也存在清洗不到位的問題,甚至存在在面中吃出過頭發的情況,綜上問題無不反映出我們當今社會存在不容忽視的食品安全問題。
在一次實地走訪承包酒席的大型餐廳時,實踐隊員注意到,在該餐廳的后廚,存在直接將剩余飯菜和未使用食材倒入泔水桶的情況,食品浪費問題十分嚴重。
此外,實踐隊深入社區走訪調查了一些小區居民,當談到食品浪費問題時,一向和藹穩重的馮大爺突然激動了起來,他感慨道:“過去的我們吃不上飽飯,經常為了糧食而發愁,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本應是件好事,但不斷出現的食品浪費問題讓我感到心寒,看著他們把沒吃幾口的飯菜倒入泔水桶,我是真的覺得不如喂給附近的小貓小狗。”
隨后,實踐隊員在對接餐廳營業者的過程中,發現了目前餐飲行業存在的“普遍難題”:在當前疫情肆虐的大環境下,人們的出行頻率明顯降低,對餐飲行業影響巨大。一位經營海底撈的王老板是這樣說的:“疫情到來之前我們店里前一天購買的新鮮食材都會在第二天統統售光,甚至有時會出現食材不夠的情況,但現在我們店經常會有當天食材剩余很多的情況,對于這些剩余食材,我們賣的話,良心過不去,不賣的話,我們就會賠本。”針對此情況,實踐隊研發了一款名叫“wastewatch”的點單小程序,主要解決顧客點餐過程中對于食品新鮮度擔憂的問題,在日常點單項目中加入了食品新鮮度的選項,給顧客提供了自主選擇食品新鮮程度的機會,一方面減少了顧客對于食品新鮮度的擔憂,同時也消除了餐廳營業者對于當天剩余食材是否銷售的顧慮。該點單小程序在點餐選擇時還伴有簡單可愛的動畫,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戶心情愉悅,提升用戶用餐體驗感。
實踐隊積極聯系多家餐廳將小程序投入使用,并商討合作方案,讓更多顧客了解并使用該小程序。首先以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的一家餐廳作為試點,將此小程序投入餐廳運營之中,顧客反應道:“通過這款小程序,我們可以更精確地讓餐廳營業者了解到我們的用餐需求,同時消除了我們對于食材安全的擔憂。”這款小程序最大程度上利用了新鮮度不同的食材,減少了食品浪費情況的出現,并保證了食品安全。
同時,實踐隊還建立了宣傳食品安全和浪費知識的公眾號,加深人們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除宣傳食品安全和浪費知識的部分外,公眾號內還包含了部分國家下發的關于食安中國的相關文件。此外,實踐隊員也搜集了一些鑒別食品安全與如何節約糧食的小妙招,共同發布在公眾號上,讓人們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還能獲得實用的生活技巧,對促進大眾對本項目的了解和增強大眾食品節約、食品安全意識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在如今生活富足的時代,更應時刻牢記“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誡語,節約糧食,拒絕浪費,注重食品安全問題,積極相應國家政策號召,讓食品安全與節約糧食牢記在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