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師范學院學生尋訪紅旗渠修渠勞模張買江
近日,安陽師范學院文學院“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旗渠精神”志愿宣講隊成員,來到紅旗渠干部學院,尋訪紅旗渠建設者、特等模范張買江。
張買江向學生們介紹了“三代修渠”的故事。張買江的父親張運仁是修渠工,擔任過林州市桂林鎮南山村施工排排長,石匠活兒和鐵匠活兒都出類拔萃。然而,在1960年5月13日晚工作結束時,因通知工友躲炮而被飛石擊中頭部,不幸犧牲。年僅12歲的張買江,身為家中長子,承擔起和母親每天到離家5公里之外挑水的日常勞動,“水貴如油”的日子讓這個家庭更顯艱難。后來,母親便將張買江送到修渠工地,繼承了父親未竟的事業,成為一名修渠者。

在熟悉工作后,張買江在工地看護炸藥,還負責開山爆破,“15歲時,我打炮眼,左胳膊被鐵錘砸骨折,那會兒年齡小,傷口鉆心疼但也好得快,一星期就能干輕活了。”張買江回憶說,天不亮開工,星星出來才結束工作是常態。逐漸摸索中,他學會了石匠、鐵匠、木匠技術,并成為民工中的技術骨干。修渠十年,張買江老人在渠上工作了整整九年,這份堅守,讓同學們紛紛動容。

“紅旗渠精神的本源還是為人民服務,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年輕人要善于動腦,為黨、為群眾服務,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活動中,張買江也對大學生提出了期盼,寄語他們要磨礪自我,不怕吃苦,“年輕人重要的就是敢吃苦,肯吃苦,堅持艱苦奮斗,才是真正踐行了紅旗渠精神”。
據了解,為了傳承、弘揚紅旗渠精神,砥礪奮進初心,河南省委宣傳部、團河南省委聯合發起河南省大學生“紅旗渠精神代代傳”志愿宣講活動,面向全省128所高校共遴選出200支志愿宣講隊,結合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深入學校、工廠、社區、鄉村等地開展志愿宣講。
安陽師范學院文學院“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旗渠精神”志愿宣講隊正是其中之一。此次尋訪活動,讓成員們對紅旗渠精神有了更直觀深刻的認識,她們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學子,要傳承弘揚紅旗渠精神,勇毅奮進,為實現夢想不懈奮斗,同時要用“青言青語”講好、講活紅旗渠精神,讓紅旗渠精神代代相傳,成為更多青少年砥礪前行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