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遷安置點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增強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了解鄉村振興的成果和發展規劃,加深對農村發展的認識。近日,廣西職業師范學院“鄉約盛夏,情滿桃源”實踐團成員來到安東鄉易地搬遷安置點,親身感受鄉村振興戰略在這片土地上的生動實踐。

實踐團來到易地搬遷安置點,安東鄉副鄉長樊雪德和安東鄉黨政辦主任廖紅亮接見了實踐團成員,并親自帶領實踐團成員參觀易地搬遷安置點。樊副鄉長和廖主任向實踐團成員們詳細介紹了安置點的發展背景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性。通過這些講解,實踐團成員了解到了安置點在推動鄉村振興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果。
據樊副鄉長介紹,該安置點共有住房140套,已有139戶居民入住。該安置點是為了解決安東鄉部分居民住房問題,并促進農戶就近就業而建設的。在建設過程中,政府和社區工作者面臨了諸多挑戰,比如說服不愿意搬遷的群眾、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等。通過耐心的宣傳和溝通,許多群眾逐漸認識到搬遷對他們生活和發展的積極影響。該安置點內的公共基礎設施,如路燈、水電設施等都是政府撥款維修,減輕居民負擔,為居民創造了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

實踐團成員們最先看到的是安置點的公共設施建設,實踐團成員們發現安置點已經具備了齊全的醫療衛生設施、教育機構和文化站。這些設施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和豐富的文化活動資源,提升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隨后,在樊副鄉長和廖主任的引領下,實踐團成員參觀了小區支部委員會,了解了獨特的文明實踐愛心超市兌換積分制度。這一制度將文明實踐與積分兌換相結合,有效激發了村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緊接著,實踐團成員們參觀了易地搬遷點扶貧車間。扶貧車間聚焦鄉村產業發展,為搬遷村民提供了豐富的就業崗位,使他們能夠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還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據廖主任介紹,這些項目都是根據當地的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而開展的。扶貧車間已經吸納了約100多名搬遷村民就業,其中70%以上是婦女。扶貧車間不僅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還培養了村民的創業精神和技能。
通過參觀易地搬遷安置點,實踐團成員深刻感受到了鄉村振興的力量和美好前景,也深刻認識到了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實踐團成員表示,將積極學習和傳承優秀的鄉村振興經驗和精神,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