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打勝污染防治攻堅戰基礎上,向美麗中國目標邁進的第一個五年。污水處理是為使污水達到排水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并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它通過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恢復城市乃至流域的良好水環境,降低由于污染物排放對環境的危害。新余市藍天碧水環保有限公司率先響應政策,對新余市城北污水進行處理,在處理城市生活污水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深入了解污水處理流程,深入理解袁河流域水治理現狀,2023年7月5日,河海大學暑期“三下鄉”贛江袁河流域水生態環境調研團前往新余市藍天碧水環保有限公司參觀污水處理詳細流程。

上午十點,實踐團隊成員抵達新余市藍天碧水有限公司,與負責人段譽匯合。通過負責人的詳細介紹,目前公司污水處理廠處理生活污水已達到12萬噸每日,采用改良型氧化溝工藝,出水經消毒處理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后排入袁河。而后負責人帶領團隊成員仔細講解污水處理的大致流程。
處理中的第一步是物理處理——通過設計孔徑大小,分為粗格柵和細格柵,將污水中大小不一的垃圾阻隔在外,避免堵塞管道和磨損設備,負責人向團隊一一介紹了物理處理的儀器,并給團隊成員演示了粗格柵的過程。
講解完物理處理,而后負責人帶領團隊成員前往生物處理區域。在負責人詳細的介紹中,團隊成員了解到生物處理主要是通過活性污泥中的一些細菌及微生物,分別在厭氧、耗氧、兼性厭氧池中進行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一系列生物化學作用,吸附有機物和無機物,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可以通過測量COD(化學需氧量),和氮磷及有機物含量對生物處理過程進行管控,最終達到污水排放的一級B的指標。

負責人提出要想得到水質更好的水,必須通過化學處理。化學藥劑投放的可控性是該過程與生物處理的不同之處。化學處理過程主要分為兩種藥劑,一種叫混凝劑,另一種叫絮凝劑。通過這兩種藥劑實現化學處理,后續還要濃縮,脫水,過濾等過程得到一級A標準水。
而后負責人帶領調研團前往中控室,通過電腦,監控實時了解,控制污水處理過程。負責人點明目前污水處理存在很多現實狀況,污水中氮元素等可能存在變量,而他們則需要通過電腦和人工對變量進行控制。

最后,負責人表明城市污水是一種寶貴的資源,需要進行最大程度的利用。指明污水處理的重要性。不僅能推進新余城市化建設的客觀需要,還是實現水資源合理配置、科學保護、循環利用的重要手段,對國家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意義重大提高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率。
通過此次調研,實踐團成員對污水處理流程加深了印象,也更加理解“十四五”中對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義。同時本次線下參觀污水處理廠,開闊了實踐團視野,在實踐中對所學的化學、生物知識有了新的認識,了解計算機,遙感技術與處理過程的密切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