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大進一步強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下,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數’說非遺,筑夢童心”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與南京市湖南路街道青島路社區愛心暑托班合作,以幫助學生用數學眼光認識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要內容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旨在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過程中,增強學生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7月4日上午,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數’說非遺,筑夢童心”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南京市湖南路街道青島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非遺之旅”第二站——《團扇》。在團隊成員引導下,同學們通過猜謎、欣賞圖片、畫圖等方式學習了團扇相關知識,并借團扇了解數學中的重要知識:圓。以團扇作為橋梁,連接數學和現實生活,引導同學們用數學的眼光認識中國非物質傳統文化。
在了解了團扇的歷史知識后,同學們紛紛嘗試用顏料在團扇上作畫,制作出一款屬于自己的獨特的團扇。每位同學的團扇圖案都很有特色,梅花、星空、人物,大家把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在團扇上展現。完成團扇制作后,實踐團隊成員帶領同學們一起觀看非遺紀錄片,感受傳承千年的傳統文化之美。
7月5日上午,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數’說非遺,筑夢童心”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南京市湖南路街道青島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非遺之旅”第三站——《剪紙》。小小的一張紅紙可以神奇的變成十二生肖、雪花等圖形,那剪紙的制作運用了什么知識呢?帶著這個問題,實踐團隊成員帶大家認識了剪紙的三種類型:對折、二方連續剪紙和六折剪紙,分別用到了數學里對稱和中心對稱的知識。
在了解了剪紙的相關知識后,同學們紛紛嘗試用剪刀根據圖案剪出自己的生肖,并且嘗試在紅紙上剪出屬于自己的獨特的剪紙。雪花、燈籠、絨花,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奇思妙想。同學們完成剪紙制作后,實踐團隊成員帶領同學們一起觀看數學家小故事,通過數學家成功的成長經歷增強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團隊成員們通過剪紙和團扇將數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引導學生們學會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發展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在接下來的實踐中,團隊成員也會汲取前期經驗,不斷提升實踐能力,為青島路社區的同學們帶來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