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建設體育強國、文化強國的號召,2023年7月5日,中國計量大學“季風小隊”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紹興市柯橋區馬鞍街道鏡海社區,為參加暑期歡樂營的小朋友們帶去了關于太極拳的課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提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太極拳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結合了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博采中醫經絡學、導引術與吐納術之眾長,經過世代相傳與改良,形成了一種內外兼修、剛柔并濟的拳術。一招一式之間,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與創造力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課程伊始,在指導老師索雄杰的帶領下,原本復雜的太極拳被拆解成不同板塊,老師做一個動作,小孩子馬上緊跟著模仿了起來,整個活動室充滿了歡聲笑語。在孩子們初步掌握了基礎動作后,索雄杰老師便帶領他們將分離的動作連接結合在一起,并對孩子們的部分錯誤進行細致的糾正和指導。在不斷的練習和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對太極拳顯示出了濃厚的興趣,而經過一個小時的學習,孩子們基本都學會了左右野馬分鬃和白鶴亮翅兩個招式。

索雄杰在預備課件過程中提到:“太極是武術更是文化,能健體更能育人。于是在對小朋友的體育教育上,我們便選擇了太極這門課程。學武第一步,學拳先學禮,左掌是德,屈指不傲,右拳勇猛,相抱止戈……”小朋友在上完課后說到:“老師教的叫抱拳禮,意思是我會謙虛,還會有禮貌,不能欺負別人……。”“大哥哥說太極是很平和的一種武功,它不是那種很剛猛的那種,我們可以很好的強生健體,我還感覺我身體更平衡了,手和腳也能一起行動了。”
“剛柔走天下,國威行五洲”,太極拳不同于傳統的語文、數學等學科,對孩子們來說有更多的樂趣。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瑰寶,將其帶進課堂不僅滿足了孩子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也能在寓教于樂的同時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中華傳統文化的種子,助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與此同時,在教學孩子們太極拳的過程中,也讓小隊成員們回想起在學校里與本次活動的指導老師王曉東學習太極拳的時光。小隊成員們紛紛表示,看著眼前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的孩子們,滿眼望去都是從前跟著老師學習太極拳的自己。繼承、發展、推陳出新,這不僅是太極拳得以傳播后世的秘訣,也是中華民族及其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薪火相傳、延續至今的精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