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財經大學6月26日訊】(通訊員:趙凱)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提出的《關于加快推動紅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建議》。這件建議隨后被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列為當年的重點督辦建議。因而針對蚌埠紅色劇本殺設計在當地展開實地調研。
紅色劇本殺是將紅色歷史背景以及文化內涵的故事采用一種新興的游戲形式——劇本殺,分角色對于紅色文化底蘊的領悟,設身處地地去體會當時的情境。并結合本地紅色背景和人群需求開發地區性的紅色劇本殺,提高紅色認可,發展本地創意產業。
我們走到了渡江總前委孫家圩子舊址,通過實地探訪黨的歷史上重大事件發生地、重要遺址遺跡,回顧中國共產黨為國家、民族獨立。
舊址區主要由鄧小平舊居、陳毅舊居、張震舊居、大食堂及會議室組成。小隊進入舊址往前走有一方池塘,塘中零星盛開幾朵荷花,荷葉隨風搖擺,給紀念館增添了幾份情趣。
平闊的庭院內種滿了槐樹、玉蘭、桃樹、紅葉石楠樹,綠綠蔥蔥,地面上覆蓋著徽磚。紀念館主體為淳樸簡潔的布展風格,墻面是泥土注漿的凝重感,或有藤木枝干倚墻而立,像鄉間舊時庭院。墻面所有講述或圖文再現都是一波波的浪濤,推動歷史的大潮。紀念館分為陳列展覽區和舊址區,陳列廳通過將星耀珠城、淮畔定方略、決勝千里外、利劍向江南、送軍過長江五大部分。豐富而系統地展示了蚌埠人民支援渡江作戰的過程。陳列內容主要包括各類實物、歷史圖片、美術作品以及圖表、模型和場景等,全景式地展現了與渡江戰役相關的恢弘壯闊的歷史。陳列了當時作戰用的武器,迫擊炮、手榴彈、步槍等!看到這些仿佛穿越時空和他們一起作戰!
在舊址我們還探尋了他們的舊居,舊居為茅草土房,簡潔干凈。鄧小平舊故與陳毅舊居毗鄰而立,屬于屋連屋、山搭山的鄰居。
在紀念館中,四位總前委站在戰勢地圖前的塑像讓我想到他們的功績。
那運籌帷幄,決戰淮海的鄧小平,指揮演奏出打過長江去的雄壯樂章。
那深謀遠慮,沉穩自信的陳毅,詩人與將軍的氣質得到了完美統一。
那熟讀兵法,屢戰屢勝的粟裕,無愧新中國第一大將的美譽。
那身先士卒,親臨一線的譚震林,指揮部隊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感受此地的紅色文化底蘊。孫家圩子,前有杏林春暖的人性光輝普照,后有軍民齊心的紅色記億砥礪,這個河岸邊的小山村,用默默地堅守,成就了浪漫而傳奇的鄉村氣質。
接下來我們小組開展了紅色情境對話馬毛姐事跡為背景展開的兩幕對話。第一幕為鄉間小道為背景紅軍對于解放戰爭進一步取得勝利的討論。
第二幕的劇情為在房屋里馬毛姐哥哥和為紅軍提供幫助的對話,大哥希望為紅軍渡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經過一些列的探訪和對于紅色背景劇的出演,小組對紅色文化作為底蘊的紅色劇本殺的探索,小組雖然對目前項目發掘仍然有不足,但小組仍希望在大背景下通過對紅色劇本殺的開發帶動紅色產業的發展,豐富人們紅色文化底蘊。
安徽財經大學 挑戰杯隊 責任編輯:趙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