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時間銀行調查研究
調查結果與分析
“時間銀行”引入中國已有十多年時間,公眾對于“時間銀行”的認知狀況直接關系到“時間銀行”的進一步推廣。結果顯示,非常了解的僅占3%,從未聽說過的占到了47%。從結果可以看出,對于公眾認知程度不高有幾下原因:首先,“時間銀行”所倡導的回報型理念是對“做好事不留名”理念的挑戰(zhàn),這一觀念的轉變必然要隨著時代發(fā)展,經過一個長期的改變;其次,實踐地區(qū)十分有限,加之缺少有力的宣傳手段,影響范圍有限;最后,“時間銀行”在操作上有一定難度,涉及多個環(huán)節(jié)和個人信息的采集,極大地降低實踐效率。
從認知方式來看,電視、網絡和街道宣傳是公眾了解的主要途徑。其中,街道和社區(qū)的宣傳占據重要比例。因此,“時間銀行”的實踐范圍還比較小,對于各種社會問題的解決(如:“空巢老人”,人際交流問題,道德滑坡問題)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從服務動機上來看,年輕群體通常是為獲取社會經驗和擴展社交圈,中年群體則是希望未來能夠支取“時間貨幣”,低齡老年群體參與志愿服務的動機更多的是追求情感上的滿足。老年群體產生不希望回報的意愿,是由于這一年齡群體的人功利心相對減少,更多的是希望有一個可以令自己繼續(xù)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有一個可以令自己活到老學到老的平臺,滿足自我的精神追求。中年群體是未來幾十年“時間銀行”的主要受益者,他們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更多出于自己老年生活需要得到幫助。無論任何年齡群體,都有其參與的動機,但是,“時間銀行”的意義應該加強宣傳,真正實現其意義。
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建議
社區(qū)有關部門可將服務提供者的服務時間記載下來,當他們需要服務的時候可提取自己累計的服務時間以獲得其他服務人員的照料。同時,建議在社區(qū)內將老年福利設施作為整個居住區(qū)內公共服務設施的組成部分,與小區(qū)住宅建設同步規(guī)劃、同步建造,并同步投入使用。社區(qū)醫(yī)院應建立老人健康檔案,為“空巢老人”定期體檢并開設老年家庭病房,方便就醫(yī)。此外,還可開辦社區(qū)"老年心理診所",以排解老年人的心理問題。
“時間銀行”的初步實踐已基本完成,無論是“助人自助”的理念,還是一心幫助他人的志愿服務精神,我們都應給予尊重。我們仍然需要結合不同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和不同人群的志愿需求,推進相關制度機制的完善,早日將“時間銀行”理念根植于民心。
時間:2023-02-22 作者:王其 來源: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關注:
- 深入群眾家庭,探索養(yǎng)老新模式
- 在人口老齡化如此嚴重的今天,在生育主導性人口負增長的今天,我們國家的養(yǎng)老壓力不斷增大,而時間銀行互助養(yǎng)老服務模式成為積極應對人
- 02-22
- 關于時間銀行調查研究
- “時間銀行”引入中國已有十多年時間,公眾對于“時間銀行”的認知狀況直接關系到“時間銀行”的進一步推廣。結果顯示,非常了解的僅占
- 02-22
- 深入鰥寡家庭,調查助老意愿
-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逐步加深,時間銀行互助養(yǎng)老服務模式應運而生,成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的重要舉措、解決社區(qū)養(yǎng)老問題的
- 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