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園學子寒假社會實踐—傳承民間工藝,彰顯中華文明。
中國上下5000年,中華傳統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共同價值觀念,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中國民間工藝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然而在經濟高速發展,物欲橫流的今天,大量的民間手工藝人生存困難,舉步維艱,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民間工藝的傳承產生了影響。2022年,文化部和旅游部、科技部等十部門印發《關于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提出要健全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工作機制,完善保護傳承體系。在這個昂揚進步的新時代,不僅需要革故鼎新,大力發展高科技,更需要對民間工藝進行高質量傳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來推動社會的發展。曲阜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六味地黃丸實踐團在做好個人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調查民間工藝傳承的情況以及新媒體時代下民間工藝的“活態傳承”情況。該團隊針對當下民間工藝傳承的現實問題,舉辦相關會議,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和建議,助力完善民間工藝“活態傳承”數字化體系的構建,加速優化民間工藝傳承路徑。
01.尋資料開會議,辦活動扎基礎。
通過前期大量的準備工作,六味地黃丸實踐團了解到了文化和旅游部會同教育部等多個部門印發的《關于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通知提出了明確的工作目標,提出要初步建立傳承發展模式,增強行業發展活力。2022年1月6日實踐團隊成員開展線上會議,在騰訊會議軟件上集體觀看了《天工蘇作》影片,此部記錄電影以故事化的敘述方式,展示了傳統民間工藝的魅力。其中以構思精巧、針法靈動而“聞名于耳”的蘇繡—是中國民間工藝刺繡的優秀代表作品。中國現代經濟迅猛發展,蘇繡產品也普及全國,乃至全世界。與此同時,大量的蘇繡底面圖也被宣揚出去,這間接導致了粗暴復制,大量廉價機器生產的蘇繡產品。機械大量生產的產品的后果,即是相比于傳統民間工藝品,機器產品往往缺少靈魂,缺乏生動性,顯得單調無味。另外機器生產帶來的大量爆利使得傳統手工蘇繡在城市的霓虹間日益隱形,蘇繡的民間手工藝傳承面臨著巨大威脅。
六味地黃丸實踐隊成員們在觀賞完《天工蘇作》這部影片后,深刻地認識到了蘇繡不僅僅是一門求生的技藝,它更是凝縮著先祖智慧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
02.深入舍區調查,了解傳承情況。
六味地黃丸實踐隊于2022年1月6日進入壺天舍區進行調查,在與當地人員進行溝通后,了解當地的民間工藝傳承情況。隨后,按照之前的計劃行事,組內成員分開行動,去往不同的地方進行調查。在調查結束后,該團隊經整理、匯總后發現,民間工藝的傳承情況并不樂觀,如傳統的竹編制產品,刺繡等傳承工藝品,除了少數的中老年人外,幾乎無人會做,其中一個很現實的原因便是很多工藝人面臨著生存危機。
因此,提高手藝人的技藝與地位刻不容緩。
03.針對相關問題,提出相應措施。
此次實踐,實踐團隊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研究,并獲得了相應成就。傳統民間工藝的傳承、發展與壯大離不開媒介的支持,應以數字化“活態傳承”與民間工藝傳承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來提高民間工藝的普及度和質量,讓民間工藝真正地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性發展。
時間:2023-02-20 作者:傅海媚 來源:曲阜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