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學生網唐山7月6日電(通訊員 潘佳一)歲月騖過,山陵浸遠,珠流璧轉。疫情已存數年,尤未盡除。今“億衣醫疫”團隊河北唐山分隊走訪社區之中,明疫情期間居民生活狀態,知隔離數日各戶互助情況。此冬堅守,定能換來一春灼灼香櫻。
“億衣醫疫”團隊唐山分隊通訊員楊瀅如所居社區位于盛華海鮮市場周邊,是最早封控的社區之一。如今唐山雖已解除封控,但歸家數日的通訊員發現鄰里之間比離家之前更加團結和睦,感到頗為好奇的她根據團隊要求決定對社區進行走訪。
7月6日上午,楊瀅如來到一對年長夫婦家中。該社區為舊房改造社區,社群內中老年人居多。疫情封控后,許多老年人由于不會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生活受到一定影響。在走訪這對夫婦的過程中,團隊成員了解到,社區建立了業主群與物資群,當有居民在群里發問時,總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解答,保證隔離期間居民的生活品質不會大幅下降。在隔離期間足不出戶的防控要求之下,為保證居民的活動需求,社區會在規定時間內開放樓梯間,使居民鍛煉身體的需求得到滿足,保證在不出單元樓的情況下,減少因久坐久臥而產生并發癥的風險。這些幫助讓居民們的生活方便了許多。

圖為通訊員居民走訪相關情況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楊瀅如 攝
7月6日下午,團隊成員敲開了一戶公職人員的大門,這一家的男主人工作于河北鋼鐵有限公司,是政府直屬的一家國企。在了解到團隊成員的來意后,這家人說他們印象最深的就是收到工資到賬短信的時候,被金額嚇了一跳。“我是真的沒想到居然給了那么多”,男主人說:“畢竟那個月我也沒上幾天班,居然給了原來工資的一半多,本來還很發愁日子要怎么過呢。”之后,團隊成員又走訪了另外幾家國企員工,他們都表示雖然上班時間大幅削減,工資發放卻十分及時,這是連他們自己都始料未及的。

圖為通訊員居民走訪相關情況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楊瀅如 攝
馬克思曾說:“我們知道個人是微弱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整體就是力量。”此次走訪中,團隊成員楊瀅如表示對此深有體會。隔離期間,鄰里間經常以物易物。據被采訪者說:“以前我和鄰居都不熟,在電梯里打個招呼就繼續玩手機了,經過疫情,不僅鄰里間熟絡起來,現在出去溜達也能找到伴兒。”封控開始后,各家物資開始匱乏起來,由于部分年輕人沒有屯糧的習慣,無法外出買菜的他們就開始求援。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社區在短短數日就建起了每個單元樓的業主群,自此之后以物易物,團購物資便盛行起來。據被采訪者回憶:“有一次我蒸了一大鍋包子,自己吃不了,又怕時間久會變質,就在單元業主群里發問有沒有要的,沒一會兒就被搶光了,“有個小伙子說饞這一口好久了,一下子要了半鍋呢,”業主在接受采訪的時候笑盈盈地說:“我本想直接送給他們的,但人家還是給了一個菠蘿和兩串香蕉。”

圖為通訊員居民走訪相關情況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楊瀅如 攝
返家的過程中,通訊員遇到了正在協助居委會工作人員登記返鄉名單的志愿者們,回想到走訪期間與居民的交談,居民極力贊揚了疫情期間的志愿者工作,有的居民甚至將志愿者報名的場景用“壯觀”來形容,“幾乎所有小區在確定年齡區段里的所有人都報名了,連家里的老人都想去呢。”居民回憶說,“嚴重那會兒蔬菜短缺,蔬菜都是送貨上門,有時候從窗戶向下看,看到志愿者的紅衣服走過來就感覺安心了很多。”家里有行動不便老人的居民表示,每次做核酸都會有人上樓,態度也很溫和,沒有一點不耐煩的意思。疫情期間的志愿者服務獲得了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即使是在疫情不嚴重的時期,志愿者依舊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中,返鄉解除隔離的大學生也逐漸加入他們的行列,學生們利用自己對于網絡工作更快的接受能力,志愿服務的效率在他們的幫助下有所提升,尤其是信息錄入,公告撰寫方面,速度快了許多。
和大自然一樣,人類社會的發展,既有陽光燦爛的日子,也有風雨交加的時刻。無數眼神凝望、無數力量匯聚、無數暖流涌動,匯聚至城市的最深處,直抵抗疫的最前線。樹木在森林中相依偎而生長,星辰在銀河中因輝映而璀璨,團結互助,同舟共濟,豈曰無衣,與子同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