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韻,鹽工情”社會實踐團三下鄉活動
自7月5日起,來自鹽城工學院優培學院的“黃海韻,鹽工情”社會實踐團的同學們滿懷激情地開始了大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對江蘇鹽城的串場河開展了問卷調研等一系列行動。串場河是江蘇沿海人工開鑿的一項集水文化、海鹽文化、紅色文化于一體的工程。作為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串場河既是里下河的泄洪通道,同時也是一條古代的鹽運河道。它是蘇北東部地區歷史變遷的見證者,承載著蘇北千年水利水運和厚重海鹽文化的歷史遺產。
在開始調研之前,我們先查閱了串場河相關資料,針對不同年齡層的人們分別發放了線上的調研問卷,并走訪調查,咨詢了相關負責人,進一步了解了政府針對串場河治理的推行情況。與此同時,我們也從相關文獻上查詢了數據,進行了數據比對,發現河流水質、河道衛生情況明顯提升。
于2021年,時隔64年“見底”清淤,鹽城政府重金修繕了這條“古運鹽河”, 抽干河水、清除淤泥、疏浚河道,工期長達3個月,工程總投資達2.85億元。2021年5月,13.5公里長的串場河鹽城市區核心段清淤整治完工,全線通水。
2022年8月,我們來到了串場河邊,對河邊公園里的居民們進行了問卷調研,采訪他們對河流水質的滿意度并咨詢了近年來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是否得到有效地實施。
來自串場河周圍小區怡景花園的王大爺說,“以前河道中的垃圾、漂浮物等眾多,水體泛綠,走到周圍能聞到明顯異味” 。“但隨著政府政策的推行與實施,近兩年來,河水越發清澈了,能看到很明顯的變化”。
我們在附近走訪民眾的同時也宣傳了河長制,對此,在河邊跑步的青年陳女士說,“大學生宣傳感覺很有意義,我們身為民眾一定會大力支持,也希望大學生能堅持做下來,做見證者、感受者、支持者。”
紙上得來終覺淺,通過走訪調研,我們進一步了解了河長制的重要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在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深刻把握了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戰略意義,深刻理解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體系在鹽城串場河推行河長制取得的成就。
時間:2022-09-13 作者:鹽城工學院路寒冰 來源:路寒冰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