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寧區愛薔薇園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主任介紹了薔薇科花卉月季的栽培歷史、育苗種植、產業建設、發展前景等情況。月季是全球和中國的第一大切花,晉寧切花月季產量幾乎占了全國的半壁江山。“雖然是月季之鄉、花卉之城,但大量的品種和種苗需要進口,花農每賣一枝花都要交一定的專利費用,不僅農民負擔重,產業的發展也被‘卡脖子’。”陳主任說。
因此,多年來,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博士一直帶領研究團隊攻克難關,自主研發品種與種苗,選育出具有中國古老月季和云南野生薔薇優異基因的育種親本和新品種。科學院博士通過將不同的月季進行雜交,育成抗寒、抗旱、抗病、抗蟲、多季開花的新品種群。目前,品質優良、觀賞效果好的樹狀月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樹狀月季因其少和形態美麗,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接著,實踐隊員們參觀了云南晉寧花卉科技小院,見到兩個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的植物新品種權證書;“云薇二號”和“小甜心”。該公司團隊的科研成果已取得可喜的成績,自主研發的“晉寧翠花”等月季品種獲得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的植物新品種權證書。據相關資料,截至2021年底,該團隊收集國內外月季種質資源2000余份,其中包括60個珍貴的中國古老月季品種,以及部分野生薔薇屬資源,現代月季品種1000多個,保有育種材料10萬份。研發出10余個環保月季新品種,并具備了每年優選3-5個優異月季新品種的能力。
陳主任介紹:“我們團隊的年育種規模在20萬粒左右,每年可生產與銷售優質月季種苗1000萬株、景觀月季100萬盆、育種和科研材料10萬份、古樹造景月季1萬株。”該公司聚焦薔薇屬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發,發掘自主知識產權優良基因,為中國月季插上種業“芯片” 。
通過采訪當地居民李叔叔,實踐隊隊員了解到:科技實驗室開在村里,很多年輕人在進入鄉村振興實驗室之前,要在村民家里同吃同住一兩個月,熟悉這里的產業,近距離和村民交流。實踐隊員們路過了村民們的家,只見每家門前都貼著家庭信息欄,有戶主信息及家庭詳細地址,以及不同的家風家訓:“上要尊老、下要愛幼,用感恩的心去完善一切,讓家庭上下和睦……”
陳主任談到:“晉寧區實行鄉村振興政策,農民可以放心投入、擴大生產,改善農村設施條件,有利于形成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晉寧的‘一縣一業’鮮切花發展勢頭強勁,我們的研發團隊選擇在寶峰街道扎根,與村民們共建共享,不僅培育月季,還能打造清水河‘月季村’的品牌,讓月季成為鄉村振興之花,村民的共同富裕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