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正有賴嬉戲、無邪與過剩的花朵,否則世界就太小生趣就太枯涸。云南向來是個被鮮花包圍的浪漫之地,只見過家鄉黃土高原的我,在2022年這個火熱的夏天,跟隨云南財經大學商學院調研二隊,輾轉昆明周邊各處,對云南花卉產業的發展進行調研。這一路上,我們不僅采訪了科學培育鮮花的研究人員,也見到了很多因鄉村振興產業而有了穩定收入的當地淳樸村民。
7月15日,我們來到了晉寧區寶峰街道“云上俏”云南繡球花卉園藝有限公司種植基地。當工作人員帶我們走進基地,大片成景的繡球花映入眼簾,強烈的視覺效果沖擊讓我們每個人都驚呼“好美”!我用手丈量了一番,溫室大棚內培育的花球比我的臉還要大,甚至我的懷抱都圈不住它。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各類監測設備和智能噴灑機器在頭頂交錯。
一枝繡球切花,從培育種植到出口銷售,在被銷往世界各地的路途中,它們的內心活動會是怎樣的呢?是陪伴一對新人走進幸福的殿堂,見證這些神仙眷屬的真心,亦或是在一個平平無奇的午后,給城市里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帶來一份驚喜。云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與邊境交通能力,都使這個無奇的小鄉村蛻變為極富浪漫色彩的花卉小鎮。
探訪過程中,我遇到了一位老奶奶。她為人親善,邊吃午飯,邊與我聊起了在這里做工的經歷。花卉企業在村子里建址,也為這些在家中留守的老人提供穩定的工作崗位。雖然大棚中有各種智能設備管理,但日常除草的工作,仍是需要人工來操作的。奶奶說,這里是征用他們自家的田地建成的,于是他們便來到這里打工。我一面不敢多打擾奶奶吃飯,可奶奶還是極熱情的跟我分享,我看著食堂里都是像奶奶這么大年紀的老人,勞動人民的臉龐都無比可愛,我的心里也慢慢對“鄉村振興”這件事情有了實感。這不僅是一紙文件,一句口號,這更是廣大土地上辛勤勞動者往后生計的關鍵。
臨走時,我與奶奶道了謝便說再見,可一回頭,看著奶奶還是朝我慈祥的笑。我既為祖國科技創新騰飛發展的速度而自豪,也為如此善良又可愛的人民而動容,希望命運待他們好些,希望我們的調研能切實幫助到當地鄉村振興工作的推進,促進“一縣帶一業,一花富一方”的美好圖景早日實現。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從技術培養到包裝銷售,這是多部門多工種聯合努力的成果,其中不只有農業專家們,更有廣大的勞動者為此付出機器永遠代替不了的人民力量。我走遍基地內的幾個大棚,從觀察不同生長高度的枝條,到看到不同酸堿度土地上開出不同顏色的花,一直在感嘆天工的奇妙與人力的汗水交織的力量。一枝繡球切花,從盛開到銷售,它們的歸宿是陪伴一對新人走進幸福的殿堂,見證這些神仙眷屬的真心,亦或是在一個平平無奇的午后,給城市里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帶來一份驚喜。
云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與邊境交通能力,都使這個平平無奇的小鄉村蛻變為極富浪漫色彩的花卉小鎮。我來到云南后,仿佛日子是按照花開的時節過的,春有藍楹、夏有青蓮、秋有銀杏、冬有粉櫻。春城何處不飛花,希望來年的夏天,充盈的溫暖也會準時來到。這些炎熱白日雖然漫長,卻如旗幟般燃燒,我的調研旅程也將鐫刻在每一朵與我相逢的鮮花上,一如夢境倏忽幻化,激蕩著一周周的光華。我期盼著自己能如繡球花般充滿對未來的希望,以花為記,保存我的夏天獨家限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