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宣傳和發揚以尊師重道、明禮求學為核心的儒家文化,曲阜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儒家文化齊魯行”社會實踐團隊利用假期時間,于2022年7月3日到汶上縣中都街道進行傳統禮儀束脩禮的展演。通過再現古時學生拜師的場景,感悟其中蘊含著的濃濃尊師情,讓那股對于老師的尊敬和對知識的渴求穿越千年浸潤無數現代的學子,照亮他們的求學之路。
展演典型傳統禮儀
伴隨著輕柔如水的古樂《鹿鳴》,禮生行常揖禮尊請老師入場,引導老師面對學子站立。正衣冠,誦讀《束脩告文》,獻戒,執束脩,訓誡,禮敬師儒。老師對學子的訓誡,期望學子們一心向學,修習自身,明德立志。隨著束脩禮步驟的有序進行,我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幾千年前的中國。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于世。禮儀教育也是人的素質教育,而禮為六藝之冠。束脩禮為先秦古禮之一,有著道德修身之意。代表著學生虛心求學的愿望。《送東陽馬生序》作者宋濂自述其求師艱難,但他路阻且進也。他說:“色俞恭,禮俞敬,不敢出一言以復”。這足以看出古人對老師是多么恭敬,而束脩禮便是學生在問師求學之路最開始表明自己恭敬態度的重要方式。束脩禮正式開始前,隊員們按照古代禮制正確穿戴儒服,嚴謹認真地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排練。展演時,實踐隊員們身著漢服,行古禮,展示了古時學子求學拜師的全過程。束脩是初入學的學子向老師贈予的見面禮,束脩禮則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拜師禮。通過束脩禮,師徒關系在雙方之間正式確立。在古代,束脩禮通過一套完整的禮儀規制傳達了深刻的尚學崇師思想。在當下仍然弘揚這種禮儀,是在向尚學尚師精神致敬與傳播。伴隨著宣贊莊嚴洪亮的聲音,扮演師傅、宣贊、學子、侍者的隊員各居其位,依次進行正衣冠、誦讀《束脩告文》、獻戒、執束脩、訓誡、禮敬師儒等禮儀環節。
問卷調查促理解
展演結束后,身著古典儒服的隊員們通過問卷調查等多重形式,進一步了解儒家文化的普及程度以及在人們了解儒家文化的途徑。通過不同形式的探訪,隊員們紛紛感受到儒家傳統禮儀以及文化存在普及面小、影響度較低等現狀。但大多數群眾對此次束脩禮展演展現出濃厚的興趣,紛紛表示學到了不少知識。通過隊員們的努力,團隊收集到了人們心中所認為的能夠普及儒家文化的方法途徑,對儒家文化的后續發展提供了借鑒。本次展演的進行使儒家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宣揚,擴大了儒家文化的影響力,加深了人們對儒家文化的認識和思考,提升了文化自信。同時展演的互動性,可以讓更多人參與其中,使更多人了解并傳承優秀儒家文化,讓優秀儒家文化扎根于群眾的土壤。實踐隊員們也紛紛表示,將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保持對儒家文化的熱情,希望在未來可以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傳播弘揚優秀的儒家文化,用行動證明活動的價值,真正做到在生活中融合傳承優秀傳統儒家文化,讓儒家文化深入更多更廣泛的人群。
“儒家文化齊魯行”社會實踐活動與社會需要相契合,對傳播優秀傳統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本次展演的進行使傳統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宣揚,這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尊師重道精神的傳承,擴大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加深了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思考,提升了文化自信。走在齊魯文化的大地上,腳下的泥土、呼吸的空氣,似乎都帶著一種儒家文化特有的味道。儒家文化便是這樣,代代傳承,行走齊魯千年。實踐隊員們也從實踐過程中得出寶貴經驗,真正達到社會實踐的目的,使實踐團隊得到真正的鍛煉,為今后更好、更廣泛地傳播優秀傳統儒家文化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