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藝諾)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儒家禮儀,7月3日,曲阜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儒家文化齊魯行”團隊在西槚柏村進行傳統文化的演禮活動。西槚柏村黨支部書記劉其力、西槚柏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帥、山東省委組織部選調生、西槚柏村黨支部書記助理申潛、學院團委書記劉賢賢、輔導員劉潤欣、藺琦琦、董經參加此次實踐活動。
本次演禮活動主要進行了拜師禮即束脩禮的展演,束脩之禮的意思是古代民間上下級、親戚、朋友之間相互饋贈的一種禮物。古代學生與教師初見面時,必先奉贈禮物,表示敬意,被稱為“束脩”。早在孔子的時候已經實行。唐代學校中仍采用束脩之禮,并由國家明確規定,不過禮物的輕重,隨學校的性質而有差別。教師在接受此項禮物時,還須奉行相當的禮節。束脩的致送,表示學生對教師的尊敬。束脩禮的過程依次為正衣冠、誦讀《束脩告文》、獻戒、執束脩、訓誡、禮敬師儒。
在演禮中,志愿者身著儒服作為學子站立在先生左前側三至五步,整理衣冠帽、領、束帶、袖,隨之起身將袖手置于腹部,向先生行揖禮,之后向孔子像行三揖禮,再向出場的先生行揖禮,先生還禮。學子揖,保持常揖姿態,一位學子向禮生呈《拜師告文》后,退回原處,常揖。學子持酒脯前行至先生的右前方,揖,呈酒脯。先生叉手回常禮,接過酒,飲用,將酒爵交給身后右側的禮生。學生側身回揖,行深揖禮,表示不敢受禮。禮生收酒脯,放于案上,學生與先生建立師生關系。盡管儒服繁重,團隊成員在展演過程中始終不曾露出疲憊的神態,成員用流暢完美的表演給在場的群眾帶來一場精妙絕倫的表演。展演結束后,志愿者講解儒服、禮儀的含義以及儒家傳統的禮儀等有關知識,回答群眾提出的關于束脩禮以及其他傳統禮儀的相關知識,積極弘揚優秀儒家傳統文化,讓更多的百姓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而在泱泱華夏的文化傳承中,儒家文化的身影占據了中國半壁江山,它以其自身的思想深度和人文關懷在中華大地上傳承至今。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但是現代社會壓力較大的環境下,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思想之間、社會發展形態與傳統文化體系之間的矛盾日漸凸顯,并且優秀傳統禮儀文化內容自身具有復雜性、廣泛性,學習周期長,越來越少的學生能夠認真去學習優秀傳統禮儀文化,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不斷受阻。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國運強,儒家思想對中華民族發展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身處圣地學府的圣地學子,有責任把孔子的思想傳播至各地,讓各處的人們都可沐儒風雅韻,仰智慧之光。
優秀傳統禮儀文化對現代社會的影響,是通過加強優秀傳統禮儀文化在當代社會價值中的體現,為公眾學習傳統文化精髓提供良好平臺,從而達到化解社會矛盾、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目的,從根本上為現代社會的發展建設提供文化基礎支撐,一方面為傳統優秀禮儀文化傳播創造良好環境,另一方面亦可為我國社會發展建設起到正面引導作用。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讓西槚村的百姓觀看了一場精彩表演,了解到了以束脩禮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激發大家對儒家文化的興趣。團隊成員堅持向各地百姓展示優秀傳統文化,深刻民眾對束脩禮、射禮等眾多傳統禮儀的認知,從中感悟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價值理念,加強對儒家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覺傳承儒家文化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走上傳承與弘揚儒家文化的道路,盡管儒學的部分內容在如今稍顯落后,但堅持為其注入新的活力,用心去發掘儒學的新時代內涵,讓在中華大地上傳承千年的儒家文化在新時代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