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華南師范大學赴汕頭市金平區長安小學服務隊如期開展第五天的支教活動。隊員們圍繞推普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兩大主題,為學生們帶來了《話從口出》、《潮汕風物演講》和《論語》等精彩課程。
上午九點半,隊員林凱茵早早進入課堂,為《話從口出》課程預熱。在正式講解之前,為更好地了解同學們的發音問題,林老師邀請同學們進行典型字詞的朗讀,由此引出在潮汕方言的影響下同學們常常容易將前后鼻音、f、h等發音混淆。為了幫助同學們解決發音問題,林老師帶領學生們進行口部操的學習,并通過“雙唇緊閉向前撅”等生動有趣的口訣幫助學生記憶。同學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學習噴、咧、撇、繞等唇部發音方法和刮舌、頂舌、伸舌、繞舌、立舌、舌打響、搗舌等舌部發音方法后,主動連麥演示自己發音過程中唇舌的動作,優秀的表現收獲了大家的一致點贊。
很快,《話從口出》課程來到了第二課時——繞口令訓練。面對繞口令挑戰,林莊宇、劉梓新、邱杰軒等同學毫不畏懼,紛紛接受挑戰,從普通到困難,從簡單到復雜,同學們的熱情讓挑戰題目“供不應求”。最后,課程在激烈的比拼中順利結束。本次推普課程讓同學們對自己存在的發音問題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糾正發音的方法,為標準普通話的普及和推廣提供了強效助力。
下午三點半,在同學們期待的呼聲中,《潮汕風物演講》課程正式開始。首先,謝穎芊老師帶領同學們回顧了第一節演講課的知識,運用多選題、判斷題激發學生的回答熱情,一時之間,同學們爭先恐后,數十條回答一并涌出,極高的正確率充分體現了第一節演講課的教學成效。在回顧完理論知識后,謝老師播放了學生們第一節課的課后演講視頻,通過分析同學們的不足引出了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演講心態調節與演講手勢學習。在手勢學習部分,謝老師不僅準備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的口訣,還錄制了親身演示的教學視頻,使單調的文字頓時變得鮮活可感,讓學生便于理解,迅速記憶。講解完畢后,謝老師邀請大家為“潮劇”“潮繡”“潮汕木雕”發表演講。黃奕杭、李鋮鈺等同學運用所學知識,聲情并茂地為潮汕非遺代言,使演講技巧與非遺傳承相融合,實現了推普教育與文化傳承的并行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堂的風采亦不遜于推普教育。在另一間直播課堂,隊員鄭景燕正認真細致地講解著《論語·學而》中的字詞句。在解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時,鄭老師詳細說明了“子”“時習”“說”“慍”的釋義,并借助魯迅的故事點明了這句話的道理。在鄭老師嚴謹詳細的講解中,同學們對《論語》形成了初步的認識,為接下來的傳統文化系列課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上午十點,隊員曾詩韻接過接力棒,繼續為學生們講解《論語·述而》的精神內核。與鄭老師有所不同,曾詩韻老師通過成語講解、動畫展示兩種形式解讀論語的主旨。如在講解“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時,曾老師特別標注了發憤忘食和樂以忘憂兩個成語,引導學生們借此解讀這句話的內涵。又如為講解“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曾老師向同學們播放了一段極富趣味性的動畫視頻,借助天才們通過苦讀多練,從“笨小孩”變為大科學家的故事說明了勤奮學習的重要性。在老師的講解下,韋新晨同學感慨道:“沒有人天生就是天才,只有努力才有回報。”由此可見,在成語和動畫的幫助下,學生們輕松掌握了《論語·述而》的相關知識,讓中華優秀典籍的力量真正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
推廣普通話是國家近年來的重要工作,有利于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發展現代化教育。同時,中華優秀傳統典籍的教學則是加強文化建設、增強文化自信的必經之路。在今天的學習之后,相信學生們的心中都會燃起講好中國話、讀好經典書的火焰,為更好地提升自身文化素養而持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