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了解疫情之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由于當前疫情防控措施,實踐活動由線下實地勘測更變為線上訪談。實踐團團隊成員伍宸坤和王麒麟同學聯系各個養老機構,從工作人員視角了解疫情老人心理健康狀況。
實踐團隊成員從養老機構基本狀況,老年群體具體情況,以及養老機構相關措施等方面進行訪談詢問。工作人員認為養老機構為保證切實照顧到每一位老人,總的來說養老院中老人數量并不算多,但只有極少數老人生活能基本自理,沒有多大問題,大多數老人要么身體有缺陷,要么心理上有一點困難。而在疫情形勢嚴峻的時期,頭腦清醒而身體缺陷的老人會格外的恐慌,很害怕,很焦慮,極其需要溫暖,相反,那種思維不是很靈活的老人,對外界了解不足的老人就完全不會恐慌,沒有任何焦慮,其余的那些老人就比較正常,有適當的焦慮,很正常,自己也能夠進行調節,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即可緩解相關緊張等不舒適狀態。而極個別特殊的老人,例如家里的孩子都不贍養的老人,心理一般都很脆弱,需要認真,耐心的安慰與幫助,這一類老人需要格外注意。
此外對于養老院在疫情嚴重期間,是封閉式管理,只能讓老人在院中活動,院里也會對老人進行心理疏導,緩解老人的緊張和壓力,會通過伙食來進行一定的緩解老人的焦慮,院里也會通過新聞,媒體來給老人講述疫情走向,讓老人更加了解疫情,進而不會那么緊張。經過一系列措施,老人的心理基本恢復健康。在疫情不嚴重期間,院的管理模式調整為開放式管理,院里會組織志愿者,大多是在校學生來與老人交流,帶老人出去走走,散散步,老人很樂意。也會讓院里老人與就近社區老人一起活動,一起吃午飯,菜品很豐富,很符合老人的胃口,老人吃的開心,玩的也開心,心理很健康。
相關工作人員認為疫情之下,老人的心理可能會受到某種撞擊,但在機構內專業人員的幫助下,基本問題都可解決。再加之國家相關措施的支持,老年問題也一直備受關注,社會群體也在積極幫忙,更有利于在疫情的沖擊中幫助老人保持積極樂觀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