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感悟歷史,了解一座城市的紅色精神,學習前輩的偉大精神,2022年7月6日團隊赴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館開展“紅色星火點亮八皖大地,使命奮進賡續百年征程”活動。
此次訪問的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北與宿州市
埇橋區、
濉溪縣、
靈璧縣、
泗縣接壤,南與
淮南市、
鳳陽縣相連,東與
明光市和江蘇省
泗洪縣毗鄰,西與
蒙城縣、
鳳臺縣搭界,西南與
淮南市相攜,西北與
濉溪縣、
蒙城縣接壤。城市東西最長距離32.3公里,南北最大跨度23.5公里。京滬鐵路從境區中部縱貫南北,淮河自西向東流過境南,轄區大部分處于淮北平原南端
[10-11] 。區域面積5951平方千米。
蚌埠被稱作是“火車拉來的城市”,蚌埠是華東鐵路運輸網的重要節點,京滬鐵路、淮南鐵路在蚌埠交匯,蚌埠南站為京滬高鐵七大中心樞紐站之一。
走進“城市崛起•蚌埠近現代歷史文化陳列”展廳看到,1911年津浦鐵路通車,蚌埠受其影響,逐漸由古渡鄉集,轉變為安徽省的交通、軍事、政治、經濟中心。淮鹽引岸,鹽糧互市,都市之風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蚌埠的本地文化。抗戰勝利后,1947年元旦,蚌埠成為安徽省首個省轄市。1949年3月,渡江戰役總前委進駐孫家圩村,制定了整個戰役的實施計劃。解放后,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全市人民齊心協力,依托資源與交通優勢,將蚌埠改造為皖北工業基地。
館內介紹有淮海戰役蚌埠地區的故事,1948年11月28日,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第4師解放固鎮,固鎮成為蚌埠地區最早解放的城鎮。1965年7月1日,劃宿縣的湖溝區和任橋區、靈璧縣的固鎮區、五河縣的西劉集區及王莊區的王莊公社和陳渡公社、懷遠縣的曹老集區成立固鎮縣,治所設在固鎮,同時固鎮縣也是是“垓下之戰”發生地,垓下城址被評為“淮河流域第一城”。1949年1月20日,華東野戰軍參謀長陳士榘將軍指揮華野第8縱隊進入蚌埠,蚌埠宣告解放。蚌埠是淮海戰役的一個區域,蚌埠地區解放奠定了淮海戰役的勝利。
蚌埠共產黨組織自1926年1月成立以來,經過23年的不懈努力,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傳遞革命火炬,帶領蚌埠人民踏上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歷史征程。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團隊成員了解到了革命先輩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明白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前輩努力得來的,了解紅色故事,傳遞革命精神,活動后,隊員深受感觸。牢記使命,擔當起偉大復興的大任,是新時代人要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