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龍興國寺,縷縷香火祈民福 ——建筑學院“筑夢鄉村”實踐隊
2022年7月1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建筑學院“深入鄉村看振興,走進一線看發展”實踐隊(后簡稱“鄉村筑夢”)隊員朱子豪來到了滎陽市東10公里豫龍鎮的興國寺村進行實地考察,調研興國寺,探尋其商業價值。由于受到疫情影響,興國寺目前已經暫停對外開放,實踐隊隊員無法進入寺廟進行考察,所以在興國寺村采訪了多個村民。
據當地村民介紹,該村以寺定名。該寺始建于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據傳,當時佛教盛行,洛陽白馬寺的慧悟禪師到各地云游,來到豫龍鎮,見此處北枕檀山,南臨須水源,且有五條河汊蜿蜒伸向這里,狀似五條巨龍,當地有“五龍朝圣”之說,便決定在這里建寺,取“上有天命,尊佛興國”之意,定名“興國寺”。
“鄉村筑夢”隊隊員采訪了當地村民對興國寺的看法,作為當地的一個旅游景點,在疫情來臨之前,興國寺的日人流量可以達到8000人,使得當地村民通過賣香火和開店一個月可以達到家家一萬元以上的收入,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鄉村筑夢”隊隊員通過對當地的考察調研深刻體會到在結合該村原有的歷史文物古建筑,挖掘當地文化底蘊,提升當地人的文化自信,形成新型文化景觀,促進文旅融合,建設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有著多么重大的作用。
在經過短暫的線下考察后,實踐隊隊員深深地被興國寺村所吸引。被它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引導著對環境的發展變化所吸引,被生活在這里每一位群眾的熱情所吸引。
時間:2022-08-21 作者:實踐隊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以大學生鮮活之精神,助力鄉村之振興
- 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巫李隊”前往重慶巫山開展針對當地脆李的現代化種植、采摘、銷售狀況的專題調研,讓青年學子們對現代化種植技術
- 08-23
- 江蘇學子三下鄉:鄉村振興進行中
- 為了解鄉村振興策略在一線的落實情況,同時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公眾服務意識,8月20日起,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組成實踐團
- 08-23
- 走近中小酒企內部,探訪水權交易發展
- 為探訪用水權市場化交易平臺發展狀況,研究交易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完善情形,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河海大學東西部水權交易機制調研團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