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春風入草原,工大學子在紀實
為進一步面向實際、深入實踐、體察民情及了解各地“雙減”政策的落實成果,西北工業大學電子信息學院“觀‘雙減’,察民情”暑期社會實踐隊在全國多地開展以線上實踐為主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暑期社會實踐。實踐隊員雷光宇通過問卷調查、線下采訪等方式,對實踐第二站——內蒙古地區“雙減”政策的落實情況展開了一系列調研。
雷光宇同學首先從當地學校出發,對于呼倫貝爾地區的中小學展開了調研。 “雙減”政策實施一年來取得了重要成效;學生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負擔和家長焦慮均有效減輕,學生的睡眠、運動、實踐時間普遍增加。學生們的課堂內容與作業結構都發生了許多變化,例如學校開始組織鼓勵同學們動手實踐,作業形式也由原本單一的書面形式逐漸轉向課堂匯報、視頻展示等多種形式。
實踐隊同時在該地區面向學生和家長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發布了問卷,并進行了采訪。在“雙減”政策頒布后,同學們的校園生活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同學們經常以小組形式勞動實踐,包括夏天的植樹澆水、冬天的掃雪勞動等。在活動結束后,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進行小組匯報展示自己的所見所感,并且匯報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同學們在自主找資料進行展示的過程中,也實現了勞育與美育的有機結合,提升了自己的綜合能力。
除了校內活動外,內蒙古地區的中小學校,還結合當地擁有廣袤草原的特色生態優勢,課外組織同學們外出野游,更加深入地認識草原、認識自然。在游覽的過程中,學校鼓勵孩子們以多種形式記錄自己在游覽當中的所見所聞,將“分享感受”作為孩子們的課后作業。這種探索自然、以游促學的教學模式,成功地為內蒙古地區的教育提質增效,也讓孩子們在更具特色的暑期作業、更加豐富的教育活動中收獲成長。
在調研過程當中,雷光宇同學也了解到:“ ‘雙減’推行過程中,一些學校的同學們在自主探索與查閱資料時,由于掌握知識不足、查閱資料的手段有限,并不能較好地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任務。而這種情況,是一些學校在推行作業結構改革時,沒有很好地考慮同學們的實際知識掌握情況導致的。” “雙減”政策在減輕學生負擔、改進作業結構的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只有真正了解學生們的知識基礎,才能更好地布置多樣化的作業任務,促進同學們的全面發展。
“雙減”政策通過減輕學生們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激發孩子們探索實踐的興趣、培養孩子們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相信在“雙減”春風的吹拂下,學生們將擁抱更加出彩的未來。
時間:2022-08-21 作者:雷光宇 來源:西北工業大學 關注:
- 以大學生鮮活之精神,助力鄉村之振興
- 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巫李隊”前往重慶巫山開展針對當地脆李的現代化種植、采摘、銷售狀況的專題調研,讓青年學子們對現代化種植技術
- 08-23
- 江蘇學子三下鄉:鄉村振興進行中
- 為了解鄉村振興策略在一線的落實情況,同時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公眾服務意識,8月20日起,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組成實踐團
- 08-23
- 走近中小酒企內部,探訪水權交易發展
- 為探訪用水權市場化交易平臺發展狀況,研究交易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完善情形,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河海大學東西部水權交易機制調研團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