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層實踐學習,為鹽堿地治理收集寶貴經驗
為積極響應習總書記號召,深入理解、分析黃河流域目前面對的生態問題,理繪未來實踐隊于2022年8月21日來到濱州市博興縣,深入了解當地土地鹽堿化情況,學習當地農民治理鹽堿地積累下的經驗。
實踐隊員采訪當地老農民得知,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蘇聯“老大哥”派遣專家協助新中國治理黃河問題、打造黃河流域灌溉系統。但在中蘇關系破裂后,一些地方性的小工程就此擱置,科學的排灌系統并未完整的建立起來。加之當時缺少科學的種植技術,黃河水常年被輸送到灌溉溝渠,農民盲目的大水漫灌,未完善的排灌系統不能將多余的灌溉用水排出,多余的灌溉用水滲入地下導致地下水位上漲,鹽分也隨之攜帶上來。位于溫帶季風區的濱州市博興縣,春夏之際蒸發旺盛,地下水的鹽分在地表積聚,逐漸導致了當地土地的次生鹽漬化。據當地老農民回憶,當時有超過一半的耕地受鹽漬化影響減產、停產。
為治理鹽堿地,當地主要做出兩點改變:一是減少對黃河水的引用。調查地附近的“二干”溝渠,原先一年有超過二百天存有黃河水,現如今只在干旱的夏季開閘放水。通過這一舉措,成功避免了農民大水漫灌的不良灌溉習慣,有效防止地下水位上漲,從而避免了地下鹽分在地表積聚,防止了鹽漬化的進一步加強;二是完善排灌系統,做到有排有灌、排灌平衡。多余的灌溉用水溶解地表鹽分后從修筑的溝渠排出,有效減輕了土壤鹽堿化程度。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隊員們深入了解了導致當地土地鹽堿化的原因及當地治理鹽堿地的舉措。感受到黃河流域農民勞作不易的同時贊嘆于他們的精神與智慧。
為了灌溉和排水開挖的河道
【理學院】 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