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工大學子循“香”而來,深入迷迭香種植基地實踐考察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加強青年學生對鄉村的了解認知,積極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相結合。8月初,河南工業大學蒲公英暑期實踐團隊來到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進行實地考察與調研,充分結合大學生文化素養、網絡平臺宣傳力量,助力生態宜居鄉村建設。在當地迷迭香經營者楊新霞女士的帶領下,志愿者們來到了迷迭香種植基地,遠遠就能聞到一陣陣淡淡的清香,令人神清氣爽。
圖為汝陽縣迷迭香種植基地
據了解,在種植迷迭香之前,當地主要種植物為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為主,收益水平不高。且在去年“720特大暴雨“造成的洪澇,以及今年的旱災中將近絕收,虧損較大。楊女士在經過多年的實地考察與技術學習,并結合汝陽縣實際生態發展情況,建立了迷迭香種植基地。
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在實地考察中,楊女士告訴志愿者們自己種植迷迭香的經歷。由于近幾年受天氣影響較大,原本種植的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出現了絕收的情況。且當土壤條件較為復雜,志愿者也觀察到,土壤中混有較多石頭等雜質。而迷迭香恰好彌補了以上不足,它不僅耐旱,害蟲少,抗病性強且符合當地土壤條件。同時,在經濟效益上也比糧食作物收益更加可觀。在種植玉米、小麥等經濟作物時每畝地最多收入不到一千元,而種植迷迭香每畝地的收入接近三千元,極大地提高了收入。
助力鄉村振興,帶領鄉親一起致富望著這200畝正值成長階段地迷迭香,長勢良好。在迷迭香的種植過程中,這漫山遍野香氣襲人的迷迭香不僅裝點了村民的生活,也為鄉村振興之路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楊女士把迷迭香種植作為帶動周圍鄉村農民致富的重要產業。將近200畝的迷迭香種植地,用工量巨大,通過廣泛號召附近鄉村中閑置勞動力來幫忙種植,讓村里有了產業,這一方式,讓出不去門打工的村民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有了收入。
“在我們村里,一些年紀大一點的婦女因為要照顧家庭,無法出遠門務工,在這種植迷迭香每天收入幾十塊,真不賴!”村民在干活的間隙中開心地對志愿者說到。
打造特色品牌,未來發展潛力大迷迭香是一種高效多用途的特色經濟作物,一次種植,十年不換茬,一年可采葉子兩次,當年種植當年收益它不僅本身觀賞性極高,面積種植將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并且用途廣泛,國內外都有很大的銷售市場。楊女士向我們介紹到,其花和葉能夠提取優良的抗氧化劑,廣泛應用于醫藥等領域,提取出的迷迭香精油則可用于制作化妝品種類中的清新劑、香水、空氣清新劑等。經過加工可制成各種香料,也可以用來做茶葉,還有用作炒菜的配料。無論是原株出產還是精加工都有很大的市場需求。
“未來,我們還計劃圍繞迷迭香延伸產業鏈,不斷提升產業的附加值,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楊女士向志愿者們說到她并不僅僅滿足于種植迷迭香,提供原材料。將繼續擴大迷迭種植規模,建立迷迭香精深加工基地,比如精油加工、蚊香加工、盆景栽植等。結合汝陽縣當地發展特色農業,充分發揮當地優勢,因村而異,優化產業結構,培育主導產業,打造特色品牌。
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家上下一心,迷迭香讓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調研中,志愿者們在銷售推廣、品牌宣傳等方面,特別是電商帶貨發展進行深入思考,為探索發展綠色農業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相信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越來越多從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有志于農村發展的大學生將致力于家鄉發展建設,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在希望的田野上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圖為志愿者采訪楊新霞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