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燈溢彩隊走進“彩龍之鄉”,共話新時代
2022年8月19日,來自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粵燈溢彩實踐隊于佛山市禪城區南風古灶、先鋒古道等地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隊員陳輝林同學以“走進新時代”為主題,與學生們一起走進歷史、照耀現實,領悟波瀾壯闊的改革歷程,探索新潮涌動的強國之路,從經濟與政治兩個維度與學生們一起探討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重要因素。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隊員陳輝林采用視頻的形式,將“習近平七一講話”作為課堂導入,向同學們展示了建黨百年來中國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確中國目前已經完成了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同時,全國各族人民正在意氣風發地踏上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新征程。在中國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過程中,改革開放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隊員陳輝林將歷史事件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以大逃港為例,深入淺出地講解改革開放的背景與內容,同學們全神貫注、認真聽講,認識到大逃港是改革開放前夕中國社會現實的縮影,同時也是設立經濟特區、推進改革開放的直接誘因之一,無數逃港者迫于生計的奔波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史上令人心酸而意味深長的注解。隊員陳輝林表示,通過具體歷史事件的講述,能夠拓寬視野,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們更好地基于歷史情境深刻體會課本中的歷史結論。“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隊員陳輝林了解到部分學生將改革開放簡單地理解為誕生于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一系列改革舉措,而忽視了改革開放作為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必須長期堅持、一以貫之,基于此,隊員陳輝林講解了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新發展理念的內涵以及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舉措,幫助學生們正確認識改革開放的艱辛歷程和偉大意義。
民主是現代文明的普遍價值追求,也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形式。在第二次課中,隊員陳輝林首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出“民主”的概念,繼而梳理了從古至今的仁人志士對“民主”的追求與探索,最終落腳到毛澤東與黃炎培的“窯洞對”,指出“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在歷史脈絡的梳理過程中,學生們接觸到了關于“民主”的各式各樣的觀點,了解到不同歷史人物為實踐民主所制定的形形色色的方案,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提出正是歷史的現實回響與映照。隊員陳輝林通過中西對比,與學生們著重分享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過程性與全面性,強調中國式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和最管用的民主。從理念設計回歸到日常生活,隊員陳輝林列舉了公民參與民主生活的四種主要形式,即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和民主管理,與此同時,以楓橋經驗為例,向學生們展示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剖析了協商民主與代議制民主的差異,明確“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粵燈溢彩實踐隊希望通過本次課程學習,同學們能夠學會以更多樣的視角看待改革開放,認識到改革開放的推進是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的良性互動過程。與此同時,也希望學生能夠在兩次課堂的學習中初步掌握中國式民主的發展樣態,增強對中國政治文明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隊員陳輝林帶領同學們回顧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克服艱難險阻踏上強國之路的艱辛歷程,對增強學生的“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具有重大意義,希望同學們能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時間:2022-08-21 作者:陳輝林 來源:華南師范大學 關注:
- 以大學生鮮活之精神,助力鄉村之振興
- 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巫李隊”前往重慶巫山開展針對當地脆李的現代化種植、采摘、銷售狀況的專題調研,讓青年學子們對現代化種植技術
- 08-23
- 江蘇學子三下鄉:鄉村振興進行中
- 為了解鄉村振興策略在一線的落實情況,同時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公眾服務意識,8月20日起,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組成實踐團
- 08-23
- 走近中小酒企內部,探訪水權交易發展
- 為探訪用水權市場化交易平臺發展狀況,研究交易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完善情形,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河海大學東西部水權交易機制調研團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