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外院"尋驥"計劃
8月2日 星期二 晴
時間飛逝,不知不覺,暑假時光已經過去了一半,而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也進行了一半。為了進一步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區鄉鎮教育情況,透過現象和數據分析河南省鄉鎮教育面臨的問題,推動鄉鎮教育的發展,今天下午,我采訪了一位來自鄉鎮學校的老師,詢問了他對鄉鎮教育的看法。
首先,對于鄉鎮教師的工作環境,他認為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國家教育的大力支持,學校的物質環境包括學校的辦公條件和硬件等設施在內的各個方面已經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是,大多數鄉鎮學校的辦學條件還是普遍比城市里的學校差,鄉鎮教師所在學校擁有的現代化教育設備也相對較少。此外,對于農村教師所在學校的管理制度,能保證學校的正常的日常運轉,但是仍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教師不能有效地參與管理,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而且,大多數鄉鎮學校教師的工作的壓力都比較大,工作負荷重,工作時間長,教師超時勞動的現象非常普遍,而且社會、家庭對教師教學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使得許多老師心理壓力增大。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教材的內容、形式以及教法在變革中也隨之發生了飛躍的發展,農村教師已經不能完全依賴以前的知識基礎,工作壓力也隨之加大。
其次,對于鄉鎮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他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第一,教育投入有限,學校辦學條件相對較差,影響了我國鄉鎮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提高。第二,在校學生逐年減少,生源大量流失。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教育資源的重組以及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城鄉二元結構差別造就的教育資源發展不均衡以及現在的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日益重視,鄉鎮學校學生源驟減問題日益凸現。第三,教師隊伍素質參差不齊,教師隊伍“老齡化”的現象較為突出,一些年紀大的老師教法比較陳舊,觀念比較落后,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改革后的義務教育課程,往往無所適從。第四,教學科研流于形式,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之后,他談了談他對解決鄉鎮教育發展中的問題、推動鄉鎮教育發展的看法。他認為,應該加大鄉鎮學校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資源,政府應加大對鄉鎮學校教育政策的傾斜力度,繼續支持農村小學教育。另一方面應調動社會力量,呼吁社會各界人士關注教育,關注農村小學教育,使村級小學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提高;深化農村教育體制改革,加大學校布局調整力度,采取分散合并、直接撤并、建中心學校等方式,對辦學規模小,辦學條件差的鄉鎮學校進行調整撤并,以布局調整帶動項目建設,提高辦學質量;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山東大學“尋驥”社會實踐專項團隊成員 張惠瑩
時間:2022-08-21 作者:張惠瑩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以大學生鮮活之精神,助力鄉村之振興
- 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巫李隊”前往重慶巫山開展針對當地脆李的現代化種植、采摘、銷售狀況的專題調研,讓青年學子們對現代化種植技術
- 08-23
- 江蘇學子三下鄉:鄉村振興進行中
- 為了解鄉村振興策略在一線的落實情況,同時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公眾服務意識,8月20日起,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組成實踐團
- 08-23
- 走近中小酒企內部,探訪水權交易發展
- 為探訪用水權市場化交易平臺發展狀況,研究交易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完善情形,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河海大學東西部水權交易機制調研團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