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8月11日電(通訊員張倩)7月29日安陽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孤獨癥兒童比其他兒童更需要陪伴,所以“活力在基層,活動進社區”成員來到鄭州的一所康復訓練機構。志愿者在機構聽從機構的指示,陪孤獨癥兒童進行游戲、玩耍、畫畫、發放物資等一系列活動。首先機構為了讓志愿者更好的陪小朋友們,先讓志愿者了解到孩子們的一些習慣和性格。此次活動也使大學生進一步走進社會,服務社會。社會實踐成員聽機構老師介紹孩子們的情況和“授人以漁”孤獨癥兒童家庭增能計劃的內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發放物資、陪小朋友們畫黨旗、陪小朋友拼樂高、陪同小朋友們購物 、到孩子家中照顧孩子生活 。
以前只是聽過有關自閉癥兒童的信息,但從未跟他們有過接觸。大家把這些患自閉癥的孩子們叫作“星星的孩子”,猶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世界,獨自閃爍。不盲,卻視而不見;不聾,卻充耳不聞;有語言卻很難與你交流:有行為卻總是與你的愿望相違。這次志愿活動給了我一次直接接觸這群孩子的機會,讓我親身感受到了自閉癥兒童的世界。
第一天,第一次,他們就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開始時還擔心自己會和他們相處不來,怕嚇著他們,接觸了才發現,其實他們也只是個孩子,有著孩童的獵奇心理,有著孩童的純真頑皮。看著他們那可愛的臉,我不禁有些心疼。其實他們跟普通的孩子一樣有著愛玩的特性,但他們卻只將所有的歡樂和苦楚鎖在自己的心中,他們為自己構筑了一堵冷漠的墻,外人走不進,他們亦走不出。原本美好燦爛的孩提時光因為自閉癥而失了色。
很多孩子都是由家長陪伴來的,只要我們一接近,他們就立刻跑開,完全抗拒外人。在與孩子們一同學習、玩耍的這段時間里,我發現他們具有一個共同的特質——注意力不易集中,一旦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上就對外界一切不予理睬。有的小朋友上課不停地看看這里看看那里,有時候也可以直盯著一個小圓孔長時間不動。我第一次深刻體會到了“兩耳不聞窗外事,心只讀圣賢書”的境界。他們不善于跟別人溝通,缺乏與其他小朋友的情感接觸,因此,往往是每個人自己玩自己的,但他們卻能和睦相處,孩子們之間的關系就這樣既矛盾又統一的發展著。
我還發現,有的孩子會非常渴望更多的人陪她玩,比如我認識的小朋友依依,她很喜歡跳舞,而且喜歡大家和她一起跳舞,很多次當我在陪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她會把我和其他志愿者拉過去陪她一起跳舞。我深深的感覺到他們這些特殊的群體需要更多的關愛。
同時我也感覺到他們的父母真的是非常偉大,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被社會所接受,家長們從早到晚,天天陪孩子來做治療,這樣的康復訓練不知道一直要持續到孩子幾歲才能結束。更重要的是自閉癥是一種無法徹底治愈的疾病,孩子未來的路還很長,沒有人知道他們以后的生活會怎樣艱難,而家長又不可能陪孩子一生,家長們的痛苦可想而知。他們花費大量的時間,耗費極大的精力,付出全部的愛,來引導和陪伴他們成長,忍受著別人異樣的眼光,依然不辭勞苦地堅持。我堅信他們的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這次志愿活動讓我感觸很深,我為他們心疼的同時,也在思考是什么造就他們的自閉?孤獨癥兒童更需要我們給予關愛,他們只是不能輕易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