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走出家門小區里總能看到小朋友們在嬉戲打鬧,其中總少不了一些胖胖的身影。事實上,青少年的體重問題已經成為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按照我國關于超重和肥胖的判定標準,城鄉青少年兒童的體重都呈現出了上升的趨勢,而且數字可謂是觸目驚心:學齡前兒童(6歲以下)超重率6.8%,肥胖率3.6,總計10.4%;6-17歲未成年人超重率11.1%,肥胖率7.9%,總計19%;《2020年中國兒童健康狀況分析報告》報告指出,2010-2019這十年間,兒童超重肥胖問題越發嚴重。眾所周知,青少年的體重問題和家長的健康素養是分不開的。因此,我們計劃對家長的健康素養進行調查研究。
山東大學脂肪與肥胖相關知識調研團是來自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個調研團。我們調研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監護人對兒童體重問題的認識程度。前期,我們已經查閱大量資料,制訂了相關的量表。從健康意識、健康知識、生活習慣、操作技能四個層面來分析家長的健康素養情況。
在調研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有意思的情況。我所在的地區是一個四線城市。在這里有很多小朋友是由爺爺奶奶外婆外公撫養長大的。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有一些老人總是會透露出“小孩子嘛,正在長身體,胖點沒關系”、“不能讓孩子餓著”等觀點。對于已經有體重問題小朋友的爺爺奶奶總是抱有很樂觀的態度,認為“長大了自然就瘦下來了”,并且對肥胖可能造成的一些慢性疾病影響了解不完全甚至于完全不了解。對于對體重影響很大的零食飲料方面的管控也很放松。并且他們也很少接收相關信息,學校很少宣傳體重健康相關的信息,大多都是通過收看電視節目的方式了解。由爸爸媽媽撫養長大的情況就稍微好一點。家長的生活習慣直接影響孩子。現在我們正處于問卷收集整理階段,后續的數據還需要進一步的分析。
從我身邊的問題出發,我弟弟就是一名有肥胖問題的小孩,我也向我的父母進行了深度訪談。他們透露出他們自己對于孩子的體重問題是非常重視的,日常生活中也會注意飲食健康的管理以及會帶領孩子進行運動,但效果差強人意。至于出現體重問題的原因,他們說:“孩子小的時候工作很忙,是由奶奶撫養小孩長大的,并且那個時候由于信息還不是特別發達,對于體重問題的嚴重程度沒有很好的了解,所以小孩出現了肥胖的問題。”另外,他們也透露出,超重甚至肥胖的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也會因為體重問題受到一些打擊,不利于小孩的心理成長。另外由于青少年成長的特殊性,現在流傳的減肥策略有很多并不適用于青少年,對于減肥策略的甄選也有一定的難度。
在這幾天的調研過程中,還是有些超出我的預料,有很多我認為是常識的東西并不是所有人知道了解并認同的。這樣看來,我國的科普之路其實還任重而道遠。我們小組后續也會組織一個宣講活動來科普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