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縣一座位于皖西邊陲、大別山腹地的一座小縣城卻蘊含著不同凡響的革命精神,金寨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同時也是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這座城市所迸發出來的紅色革命精神是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當代中國人民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大任務。我們需要此種精神充盈我們的思想并指引前進的方向。本次實踐小隊將深入了解金寨的紅色革命歷史,傳承紅色革命精神。
踏尋紅色足跡,夢回革命歲月 8月15日清晨時分,實踐小隊成員驅車前往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車輛在綠樹成蔭的大山中緩慢行駛,一段車程過后一座古樸的院落映入眼簾在其上方掛著一塊匾牌上面用標準的行楷書寫著“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前方指揮所”下車走進院落之中,從展覽板中小隊成員了解了劉鄧大軍的歷史背景和重要的戰略意義。1947年8月7日劉伯承與鄧小平率大軍分三路開始千里躍進大別山,途中經歷自然環境、生活疾病、重兵圍堵等惡劣的因素。我們的革命先烈們最終完成目標,進駐大別山。這場在蔣介石看來是解放軍的潰逃行動,卻是中國人們解放軍開始轉入戰略反攻的標志,為新中國的解放起到了關鍵作用。銘記歷史是每個當代中國人民必須要做到事情,了解先輩們的付出,感受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的火種才能繼續綿延下去。
圖為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蘇子浩供圖
燃起燎原星火,弘揚紅色精神 8月15日午后時分,實踐小隊到達了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紅軍廣場,縱觀整個廣場依山而建,四周環繞著勁挺的翠柏。為整座廣場增添了莊嚴肅穆的氣氛,此刻小隊的每位成員內心都有此而產生敬仰的感情,緩緩走上石階,站在高高聳立的金寨縣革命烈士紀念碑的旁邊,抬頭看見劉伯承元帥在紀念碑上題寫的四個大字“燎原星火”。隨后實踐小隊成員又跟隨指示牌的引導來到了紅25軍舊址。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誕生與金寨舉著“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開始北上。金寨紅25軍軍政舊址以豐富翔實的史料,全面展示了紅25軍的輝煌歷程,與民族解放做出的貢獻。回看來時之路,走過一節節臺階。就如同中華民族解放中的種種磨難,每一個臺階就是歷史的一個進程。每一個臺階也是無數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的象征。在戰爭年代當地金寨人民有數十萬英雄兒女參軍參戰,將自己的青春與熱血投身到中國革命事業之中,就如同劉伯承元帥題寫的四個大字一樣。源源不斷的紅色精神就是燃氣燎原星火的核心力量,也是中國革命事業的基石。
圖為實踐小隊成員與紀念碑合照孫豪遠供圖
圖為紅25軍舊址曾宇昂供圖
圖為實踐小隊成員與舊址合照王文輔供圖
驅除荷虜之功,功存千秋之名 8月16日清晨,實踐小隊成員有趕往下一地點,“紅軍烈士陵園”這里埋葬著一群芳烈百世,為國盡忠、民族盡孝的革命戰士。帶著感恩與敬仰的感情,小隊成員項陵園安靜的走來,此處陵園安葬已故老紅軍和革命烈士近200位,他們為國捐軀,英名長存,紅軍將士奮斗一生,魂歸故里。青山埋忠骨,功績傳千秋。實踐小隊帶著未平復的內心出發去了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在步入館內后一張紙珍貴的老照片展現在眼前。我們能看到當時的軍裝,以及各種當時簡陋的生活物品。在導游的介紹下我們更能感受到那時的環境,單薄的衣物,破舊的草鞋、以及帶著紅色信仰的旗幟。一幅幅畫面在腦中閃過,回想當時的艱苦條件,對比現在的幸福生活。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老一輩的革命者將自己奉獻給我國的革命事業。他們的愿望就是實現民族解放,國家統一。俯瞰當今社會,只想說當今盛世如你們所愿。革命一生,傾其所有,灌注理想與期望,這就是老一輩革命者們的目標方向。
圖為金寨紅軍烈士墓園周林波供圖
圖為實踐小隊成員在博物館門前合照唐語辰供圖
8月16日午后,小隊成員結束了此次實踐活動,在這不到兩天的參觀學習中,團隊成員們仿佛回到幾十年前的戰火歲月,感受到一批批革命先輩們前仆后繼為中國革命事業所做出的貢獻和巨大的犧牲,也體會到金寨人民在中國革命事業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團隊成員不僅感受到了先輩們的付出和貢獻,也體會到作為革命老區人民精神面貌。如今當地人民也深受紅色精神影響,在新時代的中國,當地人民也像他們的老一輩樣,為祖國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革命老區存在的意義就是讓紅色精神繼續流傳下去,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提供無盡的能量。也讓紅色精神如燎原星火一樣,在祖國遼闊的疆域內燃起無朽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