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新能源的未來趨勢
022年8月16日,我們來到了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壺山街道端頭村的食用菌農業大棚區。整一塊片區占地面積約有100畝,從遠處看,密密麻麻的太陽能光伏板整齊地排列著,源源不斷地吸收著太陽給予的光與熱,周圍田塊阡陌交錯,景色甚是壯觀。
太陽能光伏板架在大棚上,這些大棚具有溫控功能,能給其中的食用菌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我們前去參觀時,這些小蘑菇們已經探出了他們的小腦袋,在菌棒上安靜地成長著。
據當地農民介紹,這一帶流傳著“要致富,種蘑菇”的說法,生活的各種開支都依賴著這些食用菌的成長,但香菇卻素不喜嚴寒與酷熱,對溫度的要求極高,可是浙江的酷暑與寒冬卻讓菇農們心生難意,不是入不敷出便是行之無效。所幸的是近些年來國家大力扶持光伏發電項目,在大棚之上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版,不僅能為蘑菇們遮風避雨,還能為大棚供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迄今為止,食用菌光伏基地不僅帶動了大量村民就業,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更在每年為國家輸送500萬千瓦時的電量。
面對著農民的笑臉,我很難去想象以前面對困難時他們的焦頭爛額,這或許是“農業+科技”的魅力,化不可能為可能。當俯瞰地面上這綿延的深藍色的太陽能光伏電板,一種難以言狀的欣喜涌上心頭,混合著五味雜陳的感受。多少年來,人類一直發揮著主觀能動性去改造自然世界,去攻堅克難,或許很多發明、很多科技創造在未來算不上什么,但是它們都永遠閃爍著人類的智慧,都是人類的杰作。
在前往端頭村食用菌農業大棚的路上,毫無衰敗蕭條之感,一幢幢小洋房從眼前閃過,誰能夠想象,幾十年前這里還是一個破舊的小村?端頭村只是我國現代農村的一個縮影,它的背后,昭示著越來越多的中國農村走在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道路上。
民以食為天,更何況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參觀食用菌光伏農業基地使我了解到,只是一門技術,足以改變萬千人民的生活。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前方的路何曾不明晰?若要尋找答案,大可投身我身后的這片田野,去基層解民生之難,去發現,去創造,去改變,用技術改變生活。
時間:2022-08-17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以大學生鮮活之精神,助力鄉村之振興
- 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巫李隊”前往重慶巫山開展針對當地脆李的現代化種植、采摘、銷售狀況的專題調研,讓青年學子們對現代化種植技術
- 08-23
- 江蘇學子三下鄉:鄉村振興進行中
- 為了解鄉村振興策略在一線的落實情況,同時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公眾服務意識,8月20日起,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組成實踐團
- 08-23
- 走近中小酒企內部,探訪水權交易發展
- 為探訪用水權市場化交易平臺發展狀況,研究交易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完善情形,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河海大學東西部水權交易機制調研團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