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詐普法同向而行 時代青年攜手共進
山東師范大學法學院“微校守護者”反詐宣講志愿服務隊在學院團委書記唐琨老師的指導下,由隊長孫小超帶隊,于2022年7月10日——7月20日赴山東濰坊、威海、日照、青島、聊城,安徽的淮南等地的多個社區、街道等開展暑期宣講志愿服務。本次實踐活動形成一次活動范圍廣,面向群體精準的志愿服務,致力于推動公眾認識各種詐騙手段,增強反詐防騙意識;同時,志愿服務隊將借助自身法律專業優勢,將普法融入宣講實踐當中,幫助更多人知法、學法、守法、用法,學會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利益。
“微校守護者”志愿服務隊第二階段的實踐依托社區反詐宣傳、派發反詐宣傳單頁、推廣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等多種宣傳方式開展,同時實踐團成員綜合運用法律專業知識,融入生動的案例推動公眾更好的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扣緊反詐主弦 拓展實踐廣度
在實踐的第二階段,基于在濟南市長清區實踐總結和反饋,志愿服務隊繼續擴大實踐范圍,服務隊第一小組成員分別趕赴乳山市城東二區文化長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花園小學、青島市即墨區博雅漢韻主持培訓機構等多個地點開展了范圍更廣的實踐活動。
服務隊第一小組成員將各類詐騙類型按照詐騙手法揭秘、案例分析、防范措施的順序進行了整理分析。在宣傳過程中以生動的案例為受眾進行講解,在使得受眾真正了解詐騙案例的同時,還能夠真正樹立起警惕心,在今后能夠真正做到在騙局面前始終保持冷靜清晰的頭腦,識破騙局,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精準對口學生群體,補齊防范詐騙短板
志愿服務隊開展精準對口宣講服務,將此前進行的第一階段實踐和調研結果綜合運用到第二階段實踐當中,使實踐活動的地區范圍擴大的同時,受眾群體更加精準。
服務隊成員在前往青島即墨公安分局開發區派出所、長清區大學路派出所的學習和調研過程中發現,學生群體中詐騙案件的發生率較高,詐騙案件在20-40歲年齡段人員的發生率為60%左右,即使大學生群體也是被詐騙的高發對象。由此,服務隊針對學生群體制定了對口的宣講方案,選擇在多個社區和學校進行宣講,幫助中小學生充分了解電信詐騙的作案手法,提高對電信詐騙的辨別能力,并對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進行普法教育宣傳,幫助其學習了解法律知識,在遭遇詐騙時能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多措并舉助反詐,普法賦能鑄特色
服務隊第二小組成員分別來到了曲阜市魯城街道曲成巷、沂和大觀小區、濱州市濱城區書香名居、濰坊市青州市偶園街區開展活動。
在實踐活動的推進過程中,服務隊成員通過不斷的學習豐富頭腦,拓展知識儲備,在不斷地學習和調研中發現更多問題,同時奔赴老年人較多的社區和村鎮,用老年群體喜聞樂見的形式為其講解法律知識,以真實生動的案例讓其了解網絡詐騙,并幫助其了解在遇到詐騙時應采取怎樣的措施挽回自己的經濟損失。在宣講活動的推進過程當中,服務隊成員進一步豐富了實踐內涵,更加明確了“微校守護者”實踐團的宗旨。
推動反詐普法同向而行,踐行人民權益維護使命
“微校守護者”反詐防騙宣傳與普法宣講實踐活動的有序開展,在幫助公眾認識各種詐騙手段,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公眾對于詐騙的處理能力的同時,也助力公眾學會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利益。志愿服務隊成員為營造全民反詐騙社會貢獻力量。
“微校守護者”志愿宣講服務隊的實踐宗旨是綜合進行普法行動與反詐宣講,用法律為推普反詐保駕護航,實現以法律保障反詐實踐效果、以反詐助推法律多元應用的目標,打造具有法學院特色的“微校守護者”反詐品牌,展現青年人貢獻社會的品格和擔當,彰顯法學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合法權益的責任與使命。
時間:2022-08-17 作者:孫小超 來源:山東師范大學法學院 關注:
- 以大學生鮮活之精神,助力鄉村之振興
- 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巫李隊”前往重慶巫山開展針對當地脆李的現代化種植、采摘、銷售狀況的專題調研,讓青年學子們對現代化種植技術
- 08-23
- 江蘇學子三下鄉:鄉村振興進行中
- 為了解鄉村振興策略在一線的落實情況,同時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公眾服務意識,8月20日起,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組成實踐團
- 08-23
- 走近中小酒企內部,探訪水權交易發展
- 為探訪用水權市場化交易平臺發展狀況,研究交易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完善情形,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河海大學東西部水權交易機制調研團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