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崢嶸歲月:五姓村尋訪電臺老兵
7月6日,“拾章水紅貝,揚橋頭青旅”——人文學院赴海曙慈溪實踐小分隊來到了位于慈溪市橋頭鎮的五姓村。五姓村一直是戰略要地,抗戰時期更是三北抗日前哨——普濟寺是浙東軍分會和“暫三縱”流動駐地,上岙是浙東新四軍第一部電臺設置地,白石堰還留有伏擊日軍的戰斗遺跡,村中為共和國無私奉獻的革命家不在少數……五姓村境域內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五姓人民為民族獨立和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五姓村村委工作人員的牽線搭橋下,實踐小分隊有幸采訪到了具有57年黨齡的毛乾堯爺爺。與毛爺爺的初次見面,是在五姓抗戰紀念館門前。由于在此之前小分隊并沒有與毛爺爺碰過面,因此在第一時間沒有認出等在紀念館門前的毛爺爺。直到小隊長韓佳露上前寒暄時,才得知這位神采奕奕、精神抖擻的老人竟是今天的采訪對象。而讓隊員們都非常慚愧的是,年近80的毛爺爺不到八點便已經來到了紀念館,等待著他心心念念的“小朋友們”到來。反觀小分隊這邊,成員們卻是踩著約定的九點到達現場,每個人的心中都很不是滋味,可以說毛爺爺在初次見面時,便給小分隊的成員們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課。
毛爺爺在得知村委會負責中間聯絡的工作人員有事無法到達現場后,便向小分隊打趣道:“我今天既是客人,又是主人!”在毛爺爺的建議下,小分隊先參觀了五姓抗戰紀念館,對五姓村的紅色革命歷史進行一個大致的了解,隨后便邀請我們前往五姓村的標志性古建筑“毛家大屋”進行下一步的訪談。在隨后兩個多小時的訪談中,毛爺爺用感染力極強的慈溪特色普通話向小隊成員們講述了他成為一名電臺戰士的漫長過程,包括在象山新兵連的生活、在杭州良渚通信營的學習、在寧波軍分區電臺的夜營經歷以及在警報收信臺的堅守等。訪談結束后,成員們目送毛爺爺離開,崢嶸余音,仍回蕩在耳邊。
時間:2022-08-17 作者:范晨卉 來源:寧波大學 關注:
- 以大學生鮮活之精神,助力鄉村之振興
- 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巫李隊”前往重慶巫山開展針對當地脆李的現代化種植、采摘、銷售狀況的專題調研,讓青年學子們對現代化種植技術
- 08-23
- 江蘇學子三下鄉:鄉村振興進行中
- 為了解鄉村振興策略在一線的落實情況,同時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公眾服務意識,8月20日起,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組成實踐團
- 08-23
- 走近中小酒企內部,探訪水權交易發展
- 為探訪用水權市場化交易平臺發展狀況,研究交易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完善情形,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河海大學東西部水權交易機制調研團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