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國語言文化:保護文化藝術保護無錫話
普通話作為一項國策,其必要性和成效已經得到認同。而方言作為文化藝術,蘊含著濃厚的民族特色,理應受到保護。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方言似乎漸漸被人們忽視了,也隨著人們交際的日益廣泛,方言確實存在逐漸消亡的趨勢。雖然方言只是在一定地域中通行,但其本身也是一種完整的系統。它們都具有語音結構系統,詞匯結構系統,能夠滿足本地區社會交際的需要。
受疫情影響點亮滿天星“書”送新希望實踐團在各自小區尋找小朋友,經過和家長們的溝通,得到了家長們的認可,組織了一次線上教學活動,通過教他們無錫話來保護和弘揚我們本地的文化
我們舉了生活中的例子讓小朋友更加明白,例如:女兒-孥妮、兒子-倪則、洗臉-揩面、脖子-頸根、東西-么事、故意-得喂、玩-白相 ,再以一些有趣的視頻和圖文讓孩子們對無錫話感興趣。帶著他們講一些諺語,明白一些道理:貪心弗足,吃白粥意思是“白費心機”;一分洋鈿一分貨意思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好記性弗及爛筆頭意思是“好的記憶力不如拿爛的毛筆寫在紙上”。還有一些日常用語,如:你好!吃飯了嗎-妮好!嗯吃飯勒,下午到哪里去玩了-下晝里到嘍搭去白相個嗮、(掛電話)好的。再見 -- 好個。再委
通過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對方言有了更深厚的興趣,這是一個好的開頭,相信今后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并學習方言,方言會一直傳承下去。其實現在,網絡上也有很多無錫話的視頻和段子,說一些有趣的方言帶動了大家的興趣。
方言不僅是區分每個地區的一種標志,更是作為中國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載者,因此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保護好我們自己的文化藝術:無錫話。
時間:2022-08-16 作者:李依銘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以大學生鮮活之精神,助力鄉村之振興
- 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巫李隊”前往重慶巫山開展針對當地脆李的現代化種植、采摘、銷售狀況的專題調研,讓青年學子們對現代化種植技術
- 08-23
- 江蘇學子三下鄉:鄉村振興進行中
- 為了解鄉村振興策略在一線的落實情況,同時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公眾服務意識,8月20日起,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組成實踐團
- 08-23
- 走近中小酒企內部,探訪水權交易發展
- 為探訪用水權市場化交易平臺發展狀況,研究交易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完善情形,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河海大學東西部水權交易機制調研團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