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礦冶之光青年行”社會實踐隊赴大余縣自然資源局開展專題調研座談會,雙方緊緊圍繞工業遺產活化與生態修復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交流。
會上,相關專家介紹了大余縣礦產資源概況,強調規范化管理對于可持續開發的重要性,并分享了礦山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成效,包括廢棄礦山復綠、“邊開采邊治理”等實踐案例,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相關領導詳細解讀了綠色礦山評價體系,指出大余縣已有8家達標(5家國家級、3家省級),數量居全省縣區首位。

李果副教授介紹了景學校概況和此行目的,并向轉達了校方謝意。實踐隊師生結合前期學習與調研,就“開發與平衡保護”“工業遺產活化(如西華山鎢礦舊址)規劃進展”以及“新時代礦冶精神傳承”等關鍵問題,與自然資源局領導和專家進行了討論。

自然資源局專家針對師生提問,結合政策與實踐進行了詳盡解答,提供了豐富素材與見解。此次交流有效解答了學術疑惑,深化了師生對礦冶文化歷史價值、當代挑戰及未來發展的認識。

此次座談是“礦冶之光青年行”響應全省高校暑期大思政實踐、深耕礦冶文化路線的重要環節。通過與大余主管部門的面對面交流,師生們深入了解了“世界鎢都”的歷史脈絡、生態修復實踐、工業遺產活化探索及產業轉型信息,將理論置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語境中思考,深刻領悟礦冶文化蘊含的資源可持續、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統一、工業遺產活化以及產業多元轉型等時代命題。

師生們表示收獲豐富,獲取了寶貴的一手資料和實踐經驗,為后續研究及成果轉化奠定了基礎。他們將繼續沿著“文化贛鄱行”的足跡、深挖礦冶文化精髓,努力將調研成果轉化為服務地方,推動大思政課與地方實踐融合,踐行“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宗旨,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貢獻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