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開展“牢記囑托強國有我行走贛鄱感恩奮進”2025年江西省高校學子暑期大思政實踐活動,2025年6月底7月初,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礦冶之光青年行”社會實踐隊一行,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李果、團委副書記元源的帶領下,抵達“世界鎢都”——江西大余,深入調研當地關于工業開發轉型與綠色協調發展的時代課題。
深井探秘——巖層間的“行走思政課”

7月2日上午,實踐隊全員來到漂塘礦井,實地了解采掘工藝,礦方安全員以“巖壁為書、礦燈為筆”開啟實景教學,昏暗礦道中,巖壁與采礦器械相映成趣,蜿蜒軌道與縱深礦坑勾勒出工業文明的輪廓。礦燈照亮巖壁滲水處,仿佛照見礦工汗滴穿越了時空。隊員們觸摸冰涼巖壁,丈量工業文明厚度,觀察巖層結構,光影交錯間觸摸礦業發展的歷史脈絡,將礦口巷道變為真正“行走的思政課”。

隊員們在礦道深處感悟“知行合一”的實踐真諦。親眼見證采礦工藝的迭代痕跡,青年學子切實體會到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的深度融合,這堂行走在巖層間的思政課,讓青春在工業文明的脈絡里找到了擔當的坐標。
瓷鎢交融——中學課堂的文化
傳承實踐

下午,實踐隊在大余中學課堂開展調研報告分享會,以“礦業文明與陶瓷文化”為主題,通過圖文展板、視頻影像、IP形象相結合的方式,系統呈現了景德鎮陶瓷文化、大余鎢文化的演繹歷程。課堂上,同學們踴躍舉手提問,積極參與到這場別開生面的宣講之中。李果副教授在總結時,從“土到瓷”華麗轉變的維度開展思政講解,他表示,只有經過不斷的淬煉,泥胚土方能成為精美瓷器,學習之路,亦是如此,只有付出艱辛的努力,才能成為有用之才、棟梁之材。這場別開生面的宣講課,令同學們受益匪淺。
知行合一——從礦脈到文脈的青春解碼 當鎢礦的堅韌融入陶瓷的靈秀,當生態保護的理念邂逅文化傳承的思考,新一代正以“行走的思政課”為起點,在贛鄱大地的文明脈絡中,錨定屬于自己的擔當坐標。這場沒有圍墻的教育實踐,終將讓文化自信的種子在青春沃土中生根發芽,長成支撐民族復興的精神礦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