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而至的災難,很可能就會頃刻帶走我們或者我們親人的生命,因此掌握應急救生方法,科學合理地自救或他救,避免災難帶來的意外傷害和財產傷害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由于生活的穩定性、平靜性,使許多人都忽視了應急知識的學習,當災難來臨時,才開始追悔莫及。
急救知識的普及對于應對突發事件具有重要意義。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大量的人因缺乏急救知識而錯失最佳救治時機。因此,加強急救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提高公眾的急救意識和技能水平,對于降低意外傷害死亡率、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響應“健康中國”戰略號召,為提升社區居民應對突發事件及意外傷害的應急救護和自救、互救、急救能力,使其有能力應對并解決意外突發事件,彰顯新時代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我校仁智書院的十四名學生赴漯河市臨穎縣開展上好生命“必修課”急救科普護健康—意外傷害急救知識進社區活動,為社區居民講解并演示基本急救操作。
小組成員配合社區工作人員,首先為社區居民講解了心肺復蘇操作和實地演練。“進行心肺復蘇時,首先要判斷意識,判斷病人無意識后要立即呼救,讓傷病人仰臥位,注意臉朝上,放在堅硬的平面上,用最快的時間,打開呼吸道,保持呼吸道暢道,判斷病人不存在呼吸后,應立即給予人工呼吸......”
隨后團隊成員又進行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成人急救時,搶救者站在患者背后,雙手手臂環繞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拇指側貼著患者劍突下和肚臍上的腹部。 另一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反復擠壓,患者腹部,直到異物排出。兒童急救時應將患兒趴在手臂上,頭、面朝下,一手支撐頭頸部,另一手掌掌根拍擊患兒后背5次,觀察有無異物排出。
實踐結束后,小組成員受益非凡,“作為一名醫學生,我們很榮幸能夠向大眾科普和推廣急救操作,讓更多人學習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科普急救知識的腳步不會停下,我們希望未來有一天人人都能懂急救,會急救。”
這次暑期實踐急救知識普及活動,有效傳播了急救技能,增強了市民的安全意識和急救能力,展現了醫學生的社會擔當,相信未來能夠看到更多類似的活動,讓更多的人掌握急救知識,為守護生命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
豫北醫學院赴漯河市臨潁縣急救知識科普實踐團、基礎醫學院
隊長:丁亞巍
通訊員:張琛
作者:汪詩婷
指導老師:袁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