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背景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石。中小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2025年1月至2月,青禾筑夢共同體研究隊跨越湖北、云南、貴州、重慶、安徽五省市,深入20所中小學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專題調研。這支由中南民族大學教育學、法學、計算機等多學科背景成員組成的團隊,以“有形之基、有感之心、有效之策”為實踐路徑。
調研前期,團隊成員們廣泛查閱資料,累計閱讀超過50篇學術論文、20余本專業書籍,涉及民族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學科領域,深入鉆研中小學生民族意識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涵與構建等內容并梳理出關鍵題與研究方向,團隊構建了“1+N"調研框架(1套核心指標體系+N個地域特色模塊),在統一行動綱領下,從課程、活動、校園文化、政策等多維度,運用“問卷+訪談+觀察”的立體化方式,開張調研。并且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還積極宣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調研過程中,重慶-湖北線聚焦課堂進行問卷調查,貴州-云南線深挖非遺傳承教育,安徽線探索愛國教育資源的創新利用,共回收有效問卷300余份,訪談師生超100余人,團隊成員深入了解學校在課程設置、活動組織方面的實際情況,并細致觀察校園文化建設,全面分析學校在營造教育氛圍方面的成效。
圖為團隊成員與相關教師進行訪談
團隊成員通過深入思考,為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議:一、加強教師培訓:組織教師參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專題培訓,邀請專家授課,分享優秀案例,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二、豐富教育資源共享:利用互聯網平臺,建立民族教育資源共享庫。將優質的教學課件、視頻資料、教案等上傳,供各地學校免費下載使用。同時,組織線上交流活動,經驗分享。三、創新教育活動形式:鼓勵學校開展多樣化的教育活動,如民族文化主題研學旅行、民族文化創意比賽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增強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和認同。例如,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民族博物館、文化遺址等。
文字圖片:青禾筑夢共同體研究隊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