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學生團隊赴巴中市館藏紅軍石刻標語園開展實地考察
為探究川陜蘇區紅軍石刻標語保護與活化路徑,解碼革命記憶的當代傳承機制,2025年2月13日至16日,四川大學石銘丹心團隊赴四川省巴中市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和中國工農紅軍石刻標語園,開展主題為“川陜革命老區紅軍石刻標語中的革命記憶與價值傳承”的實地調研。此次調研為本團隊“紅軍標語行”的重要組成部分。
2月13日,團隊首先來到位于巴州區南龕山上的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團隊成員認真學習了川陜蘇區的創建與發展歷程,深入了解了川陜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歷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過參觀博物館展覽和聆聽講解,團隊成員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川陜蘇區的艱苦斗爭和革命先烈的堅定信念。
圖為團隊成員了解川陜革命根據地歷程 王子軒攝
隨后,團隊成員來到了博物館內的紅軍石刻標語陳列園,逐一瀏覽整齊陳列的石刻標語,并與來訪游客及當地居民共話革命歷史,感受跨越時空的革命力量。“托起槍來打帝國主義”“婦女在政治上經濟上教育上與男子一律平等”,這些響亮的標語不僅見證了紅軍時期革命者的堅定信念和革命斗志,也展現了當時社會變革的偉大理想。
圖為團隊成員漫步于紅軍石刻標語陳列園 王子軒攝
最后,團隊成員來到位于南龕山頂的將帥碑林,穿梭于一列列莊嚴肅穆的碑林之間,仰望著那些銘刻著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的石碑,深刻感受到“為有犧牲多壯志”這一跨越時空的信念。
圖為團隊成員在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的合影 王子軒攝
2月16日,團隊來到位于平昌縣佛頭山景區的中國工農紅軍石刻標語園。這里收錄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建立的12大蘇區的紅軍標語、紅軍漫畫共1600余幅,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紅軍石刻標語園區。團隊成員漫步在標語園內,系統梳理遷址保護與復制的標語集群,共同解讀石刻背后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價值。
圖為團隊成員在中國工農紅軍石刻標語園內 王子軒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中國工農紅軍石刻標語園前的合影 王子軒攝
經過此次調研,團隊成員從集中的館藏標語中,深刻感悟到濃厚的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充分認識到紅軍石刻標語所承載的革命記憶功能與歷史價值。這次調研不僅順利推動了團隊“紅色標語行”的進程,也為研究館藏類紅軍石刻標語的保護、活化與傳承提供了重要的資料支持。(供稿人:茍鑫、趙溫欣、余家沂、王子軒、王華玲、樊一序、陳培鑫、王曉瑋、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