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歸巢·情暖家鄉
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以及社會對青年人才培養愈發重視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成為連接青年與家鄉發展的重要橋梁。“青春進基層,攜手‘返家鄉’”等主題活動,鼓勵大學生利用假期回到家鄉,參與各類社會實踐,不僅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社會化能力,更能為家鄉的發展注入青春活力。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作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地域特色的地區,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提供了豐富的土壤。本實踐隊積極響應號召,在寒假期間開展了一系列“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關愛孤寡老人、輔導兒童學習、環境整治等志愿服務,在實踐中成長,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
研究目的與意義
研究目的:深入了解龍巖學院學子寒假“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包括活動內容、組織形式、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問題,分析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收獲與成長,為進一步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機制和促進家鄉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研究意義:從大學生自身角度來看,有助于總結實踐經驗,為大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實踐指導,促進其全面發展。從家鄉發展角度出發,能為永定區更好地利用大學生資源,推動地方建設提供思路,同時也能增強大學生對家鄉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促進人才回流。
調研方法
(一)訪談調查
選取部分參與實踐活動的學生、活動組織負責人、服務對象(孤寡老人、兒童家長等)進行訪談。對學生主要了解其參與活動的感受、收獲及建議;對組織負責人詢問活動策劃、組織過程及面臨的挑戰;對服務對象了解他們對實踐活動的滿意度及需求。
(二)實地觀察
本實踐隊深入到關愛孤寡老人、輔導兒童學習、環境整治等實踐活動現場,觀察活動開展情況,記錄活動細節,了解學生與服務對象的互動情況以及活動的實際效果。
三、活動開展情況
(一)活動組織與參與情況
本實踐隊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校內宣傳、班級動員等方式,廣泛招募學生。本次寒假實踐活動吸引了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7名學生參與。活動與永定區相關部門聯合,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長和家鄉實際需求,將學生分配到不同實踐項目中。
(二)活動內容
1、關愛孤寡老人:我們定期前往永定區各個鄉鎮的敬老院和孤寡老人家中,為老人打掃房間、陪老人聊天、表演節目、為老人進行健康檢查等。在春節前夕,我們還為老人送去了春聯、年貨等,讓老人們感受到節日的溫暖。
2、輔導兒童學習:針對永定區部分農村地區兒童寒假期間學習缺乏指導的問題,我們在當地村委會或文化活動中心設立了臨時學習輔導點,為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提供作業輔導、課外知識拓展等服務。同時,還開展了趣味閱讀、手工制作等活動,豐富兒童的假期生活。
3、環境整治:我們積極參與永定區的環境整治行動,與當地居民一起清理村莊道路、河道、公共場所的垃圾,宣傳環保知識,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還為環境整治提供了一些創新性的建議和方案。
四、實踐活動成效
(一)對大學生自身的影響
1、社會化能力提升:通過與不同年齡段、不同背景的人群交流互動,大學生的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在組織和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的組織協調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也得到了鍛煉。例如,在關愛孤寡老人活動中,學生們需要學會傾聽老人的需求,用合適的方式與老人交流,這使我們更加懂得如何與長輩相處。在輔導兒童學習時,要根據兒童的特點和學習進度制定教學計劃,這培養了他們的耐心和教學能力。
2、專業知識應用與拓展: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都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例如,師范專業的學生在輔導兒童學習時,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業優勢,提高了教學實踐能力。同時,實踐活動也讓我們發現了自己知識的不足之處,激發了他們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3、思想認識轉變:參與“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們對家鄉的發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強了我們對家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實踐隊成員表示,以前對家鄉的印象只是停留在表面,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才真正認識到家鄉的發展需求和自己的責任。我們更加珍惜在校學習的機會,希望將來能夠為家鄉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對家鄉的影響
1、社會服務成效顯著:關愛孤寡老人活動讓老人們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和溫暖,豐富了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輔導兒童學習活動為農村兒童提供了學習幫助,解決了部分家長的后顧之憂;環境整治活動改善了家鄉的環境衛生狀況,提高了居民的環保意識,促進了鄉村文明建設。
2、人才資源引入:大學生作為具有較高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的群體,他們的參與為家鄉發展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思路。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提出的一些關于產業發展、文化建設、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建議,得到了當地相關部門的重視,為家鄉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存在問題與挑戰
(一)活動組織與協調方面
1、活動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寒假時間較短,而實踐活動內容豐富,導致我們在參與活動時感到時間緊張,無法充分投入到各項活動中。例如,我們既要參加輔導兒童學習活動,又要參與環境整治活動,時間沖突較為嚴重。
2、組織協調不夠順暢:我們與永定區相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還存在一些問題,在活動安排、人員調配等方面有時會出現信息不一致的情況,影響了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大學生自身方面
1、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在實踐活動中,我們發現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無法完全滿足實際需求,例如在為兒童輔導學習時,師范專業的學生對于部分非本專業的知識并不熟悉。
2、實踐經驗缺乏:我們雖不是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但是仍然缺乏實踐經驗,在面對一些突發情況時,不知道如何應對。例如在輔導兒童學習過程中,遇到兒童情緒不穩定、調皮搗蛋等問題時,我們有些手足無措。
(三)社會支持方面
1、資金支持有限: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如購買慰問品、教學用品、環保工具等,但目前活動資金主要來源我們自己,資金缺口較大,限制了活動的規模和質量。
2、社會認可度有待提高:部分居民對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認識不夠深入,認為這只是一種形式主義,對活動的支持和配合度不高。例如在環境整治活動中,一些居民對學生們的宣傳和勸導不以為然,依然保持著不良的生活習慣。
六、對策與建議
(一)優化活動組織與協調
1、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在活動策劃階段,充分考慮寒假時間的限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各項活動的時間和順序。可以采用分組輪流的方式,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參與不同的實踐活動,避免時間沖突。
2、加強溝通協調機制:學校團委與永定區相關部門應建立定期溝通協調機制,及時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在活動前,共同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明確各方職責;在活動過程中,保持信息暢通,及時調整活動安排。
(二)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
1、加強專業知識教育:學校應根據社會實際需求,優化課程設置,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例如,可以邀請企業、社區等實際工作者到學校開展講座和實踐指導,讓學生了解行業發展動態和實際工作需求。
2、開展實踐培訓:在實踐活動開展前,組織專門的培訓課程,對實踐隊成員進行實踐技能、溝通技巧、應急處理等方面的培訓,提高成員的實踐能力和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同時,鼓勵本實踐隊成員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總結經驗,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三)完善社會支持體系
1、拓寬資金籌集渠道:除了爭取學校和政府的支持外,還可以通過社會捐贈等方式籌集資金。例如,可以與當地的愛心企業合作,為實踐活動提供物資和資金支持;也可以在網絡平臺上發起眾籌活動,吸引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支持。
2、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廣泛宣傳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和成果,提高社會對活動的認可度和支持度。可以邀請媒體對活動進行報道,展示學生們的實踐風采和取得的成效;也可以組織學生走進社區、農村,向居民宣傳活動的內容和目的,爭取居民的理解和配合。
七、結論
龍巖學院學子寒假“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在提升大學生社會化能力、回饋家鄉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關愛孤寡老人、輔導兒童學習、環境整治等志愿服務,大學生們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同時也為家鄉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然而,活動在組織協調、大學生自身能力和社會支持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通過優化活動組織、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完善社會支持體系等措施,可以進一步推動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為大學生成長成才和家鄉發展創造更多的機遇和價值。在未來,應持續關注和支持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探索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讓更多的大學生在實踐中彰顯青春擔當,為家鄉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