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它們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是民族智慧的結晶。1月中旬,福建農林大學數字經濟學院赴福州朱紫坊實踐隊前往福州沈紹安漆藝博物館、鄭崇堯工作室和非遺展覽館共同探尋非遺之美,傳承這份寶貴的民族瑰寶。
實踐隊隊員們首先步入沈紹安漆藝博物館,該博物館依托芙蓉園的院落結構,其布局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四個展示區的劃分清晰,讓參觀者能夠有序地了解從古至今的漆藝發展歷程。在博物館內,隊員們近距離欣賞到沈紹安正記、恂記、蘭記等大師的經典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精湛的技藝,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移步至百里之外的鄭崇堯工作室,恰逢鄭老先生于工作臺前作畫,實踐隊隊員們有了近距離觀摩的機會,并有幸同鄭老先生合影留戀。在晨光初照的工作室內,鄭崇堯先生身著一件素色長衫,仿佛與這古色古香的氛圍融為一體。他的面容平靜而專注,眼神中透露出對藝術的無限熱忱。室內陳設簡單,卻透著一股文人氣息,案頭擺放著各式毛筆、墨硯和一疊宣紙,旁邊是一盆翠綠的文竹,為這空間增添了幾分生機。

實踐隊隊員們秉承著對非遺的欣賞與熱愛,潛心觀察,認真學習,這次實踐活動不僅讓他們對非遺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也為非遺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活力。通過這樣的活動,青年一代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他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傳承和發揚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