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實踐隊赴全國十地開展“鏡頭記錄鄉村振興”寒假社會實踐
為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展現鄉村發展新風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機電工程學院“拍攝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實踐隊于 2025 年 1 月 16 日至 25 日開展了為期十天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以拍照接力為主要方式,足跡遍布山東、甘肅、江西等多地鄉村,旨在用鏡頭捕捉鄉村獨特風貌,傳播鄉村文化,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本次實踐隊由智能制造2202班團支部書記王一諾擔任隊長。隊員們來自不同省份,他們回到各自家鄉,以獨特的視角捕捉鄉村的自然之美、文化之韻和人情之暖。1 月 19 日,吳昊天在河北秦皇島盧龍縣,用鏡頭見證鄉村農業科技成果。桃樹大棚打破季節限制,桃子提前上市,提升經濟效益并帶動鄉村旅游;冷庫延長葡萄儲存期,穩定農民收入。此外,充電樁和太陽能路燈的普及,推動鄉村綠色發展,彰顯基礎設施建設的進步。1 月 23 日,張昕宇在吉林長春朝陽區記錄家鄉振興新貌。村里新建的塑膠跑道和籃球場,為村民提供休閑健身場所;長春農博園的農業食品博覽會,展現現代農業魅力;新建中學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為鄉村文化傳承注入活力。
鏡聚千里鄉村景,情系萬鄉振興情。在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毛家埠村,隊員們見證了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助力村民生產、蘑菇場車間帶動就業的場景;在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新型充電樁、豐巢快遞代收點、健身器材和文化廣場的建設,讓隊員們感受到了鄉村生活的便利與豐富多彩;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的鄉村旅游產業蓬勃發展,特色民宿、農家餐館以及為村民提供運動場地的廣場,展現出鄉村的活力與希望。廣西貴港市平南縣的標志性大榕樹和籃球場地文化活動中心,承載著村民的情感與精神文化生活;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的太陽能板和自動噴灌設備,體現了鄉村綠色發展理念與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的冬小麥長勢喜人,囤積的玉米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新修建的學校配備校車、5G 基站覆蓋快速網絡,為鄉村教育與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新疆克拉瑪依市白堿灘區的磕頭機、鉆井市場、十三中以及大油泡雕塑,展現了家鄉石油產業與旅游業的發展。
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實踐隊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鄉村振興戰略給鄉村帶來的巨大變化,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力量的決心。他們用鏡頭記錄下的不僅是鄉村的美景與發展,更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取得的豐碩成果。未來,隊員們將繼續關注鄉村發展,為推動鄉村振興貢獻更多青春智慧和力量。
王一諾/文

“拍攝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實踐隊-隊員吳昊天正在參觀桃子大棚-王一諾攝

“拍攝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實踐隊-吉林長春農博園現場-張昕宇攝

“拍攝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實踐隊-新疆克拉瑪依白堿灘區磕頭機-魏玉鵬攝

“拍攝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實踐隊-實踐隊全體成員合影-王一諾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