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要振興。位于蘇州吳中區的舟山村是核雕的知名產地之一,為幫助舟山村更好發展核雕產業,講好舟山村振興故事,寒假期間,蘇州科技大學文學院“核雕傳紅蘊,非遺顯乾坤”紅色專項實踐團隊前往舟山村進行走訪調查,探索舟山村以核雕產業為抓手發展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
在舟山村,同學們參觀蘇州核雕藝術館,深入了解舟山村在黨建引領下,以核雕為核心產業的奮斗史,開展采訪學習、現場參觀改造景區等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知促行,在實踐中,深入淺出,求真問學,為舟山村振興發展添磚加瓦。
團隊成員首先來到了位于蘇州香山舟山村的蘇州核雕藝術館。從千百年前的《核舟記》開始,核雕就已經在舟山村生根發芽。隨著參觀的深入,舟山核雕的發展歷程以及匠人對于核雕的開拓創新史逐漸在團隊成員的眼前展開。峰回路轉,團隊成員在白墻上看到習總書記的一句話:“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通過講解員許老師的一路講解,團隊成員不僅體味到核雕悠長的歷史,還感受到了核雕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蓬勃生命力。
走出展覽館,團隊成員在許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經過改造的原核雕廠舊廠區,如今已經在藍園公司的投資改造下成為了“蘇核精雕”商業街,為核雕業的蓬勃發展和傳承接任注入新時代的活力。近幾年來,舟山村在黨的帶領下,與電商、直播等領域合作,探索出了核雕產業在新時代環境下發展的新路徑。在刀琢錘敲聲中,團隊成員站在現在看到過去,看著核雕乘勢而起,又因時衰落,看著舟山村因核雕而起,又因時代變遷而逐漸失去生機,作為舟山村鄉村振興的宣傳者,團隊成員更堅定了幫助舟山村講好核雕故事的初心,要讓舟山核雕村“重新出圈”。
結束后,團隊成員不僅讓核雕留在了照片里,更是刻在了心里。參觀結束后,團隊成員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將收集到的資料整合,和舟山村美麗的風景聯系起來,剪輯了一段包含核雕過程和風景展示結合的宣傳視頻,希望借此視頻宣傳舟山核雕村的創新振興之路,幫助舟山村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觀振興舟山村。
除了現場參觀及調研,團隊成員還對許老師進行了一個簡短的采訪。許老師說,她雖然來這里的時間不長,但是已經愛上了舟山村這片土地。她希望借助“云端”技術,幫助核雕師傅們宣傳手藝,擴大作品銷量,也幫助師傅們找到合適的接班人。她說,舟山村的振興之路道阻且長,但作為新一代的耕耘者、創新者、引領者,她將繼續在舟山村發光發熱,乘著時代之風,在革新之路上越走越遠。
許老師的堅定與熱愛深深打動了團隊成員。由此,團隊成員不僅對舟山村有了了解,也對后面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有了新的認識和感觸。這也更堅定了大家幫助舟山村走向振興走向活力的初心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通過本次紅色專項實踐活動,團隊成員深入學習研究非遺文化,近距離觀摩核雕的雕刻制作過程,身臨其境地走過了舟山村的振興之路。本次社會實踐結束后,團隊成員紛紛表示,作為文學院的學生,要發揮自身優勢,擔起研究、記錄、宣揚非遺文化的時代責任,以當代視角刻畫出新的“核雕”故事。此外,她們還要在黨的引領下,堅持初心使命,以“初心墨”,行“振興筆”,繪就舟山村的“斑斕景”,鋪開舟山村人民未來的“幸福路”!